让读书变得更富有意义 ——评叶圣陶《好读书而求甚解》
2018-04-26
作者:戴松英
来源: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些必备的阅读技巧,对于我们事半功倍地获取这些精神食粮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世界读书日之际,品读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的《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开明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有助于大众进一步加深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读书是一项高雅的精神活动,如何让读书变得更富有生趣,在帮助人们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滋养大众的心灵,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鉴于读书的巨大社会作用,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它推崇备至,叶圣陶也不例外。作为文学家,他深知阅读之于写作的重要性,故而,在《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中,他不但语重心长地倡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而且,还以一个教育家的远见卓识,广泛联系自己的教育实践,因势利导地鼓舞和引导人们、特别是一些青少年,如何在喜爱读书的基础上,去掌握一些好的读书方法,从而使这项活动更富有教益。
读书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阅读,它看似是个体的一种行为,但怎样阅读更有质量,实则蕴含着很深的学问。在本书中,叶圣陶条分缕析地从读书的目的、功用、价值等方面,结合自己多年的写作与阅读、教书与育人的经历,一一进行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教育工作者在谈及读书重要性上顾左右而言他的做法,他更是予以了善意的提醒。他认为,要把读书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首要一点就是要抓好阅读的质量。基于这样的考量,他主张从孩子们开始,在他们的教育成长过程中,就应把正确的阅读理念、好的阅读方式、方法灌输给他们,以便于他们通过这种传授,在广泛阅读和学习的基础上,去掌握更多的知识。
叶圣陶在平白、朴实的讲述中,还阐释了好的阅读方式和方法是可以通过训练培养出来的灼见。这一方面需要阅读者增强阅读自信,另一方面则需要教育工作者不遗余力地予以专业化的指导。这种论述,既让人耳目一新,又在潜意识里摆脱了那种随意性阅读的散漫状态,进而使每一场阅读活动变得更富有针对性。而他最重要的观点则是读书一定要求甚解,蜻蜓点水和浅尝辄止式的阅读,不仅很难探求到真知,而且,那种停留在肤浅层面上的认识,有时候对于我们的工作和事业来说,还可能会起到不小的负面作用。基于此,他倡议人们,对于不同的知识点,可以分门别类地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予以区别对待。比如,对于宏大精深的理论著述和学说,就要本着科学务实的精神,逐字逐句地精读,着重把握其精神实质。而对于一些普遍和常识性的知识,在吃透其核心内容之余,不妨以泛读的方式,了解其概要既可。无论精读还是泛读,但他始终认为,都要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将他人的智慧、经验、学识转化为自己的智力储备,在潜移默化中去提高阅读者的能力和水平。
如今,中国社会已进入一个全民阅读的时代。回过头来看叶圣陶当年对阅读问题的论述,有些观点,至今依然还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特别是“电子化”阅读方式的兴起,传统纸质阅读方式的式微,人们对阅读的目的和功效都有了很大改变的情况下,如何让阅读在与时俱进中变得更加富有文化意韵和社会意义,更加需要我们做出有力的回答。
□戴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