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情怀 > 正文

三代人的春节

2017-02-03 作者: 来源:

  余平 文/图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每代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关于过年的独特记忆。
  父亲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年”对儿时的父亲来说意味着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父亲一进腊月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盼着过年,父亲向往着有荤菜的年夜饭,向往着瓜子、花生、麻花、奶糖等平时吃不到的零嘴儿。那个年月老百姓的日子都过得穷,春节对孩子的诱惑力太大了。父亲总记得儿时年夜饭里的红烧肉,一顿年饭每个孩子都能分到好几块红烧肉,父亲舍不得一次吃完,都把红烧肉留到第二天吃。那时虽然物质匮乏,可年味儿很浓,大人小孩一起忙扫扬尘、买年货、贴年画、写春联……父亲跟小伙伴们在过年里一天走几个村子,可以看年戏、跑旱船、踩高跷、舞龙舞狮,像这样的表演一直会持续到正月十五,父亲过足了瘾。
  我是80后,小时候生活条件和父辈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过了腊月二十三父亲就带着我开始忙年。父亲骑着摩托车一趟一趟地从农贸市场买来排骨、牛肉、鱼、时令蔬菜、饮料,母亲在电厂工作,他们单位每年春节都要发“十八大件”年货,包括腊鱼腊肉、名酒、火腿、果脯、香茶等。童年的春节并不缺少吃的,也能买到喜欢的新衣服,但就是感觉缺了点什么。那时我们家搬进了城市,住进了高楼,邻里之间关门闭户,即使是春节,我们这些小孩子也不能像以前住平房那样肆无忌惮地走街串户。春节城市里没有年戏看,也没有舞龙舞狮。儿时的春节我最开心的事儿就是放鞭炮,往往是得了压岁钱第一时间就去买炮。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闻着空气中丝丝硝烟的味道。年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我也一天天长大,在这个城市有了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孩子。
  女儿在童年时光能够尽情地享受春节的快乐,我始终认为她是最幸福的一代人。我们所在的城市春节禁放,可这一点儿都没有影响到孩子的心情。女儿从家庭微信群里得到了长辈们发的红包,这些压岁钱女儿可有她的安排,年纪小小的她早已谙熟了网购,她在网上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儿童手表、毛绒玩具、溜冰鞋、漂亮发卡,同时还不忘给我买一条围巾当新年礼物。春节假期里,我们去影城看电影、去海洋世界看海象海狮、去游乐园游玩、去图书馆听年俗讲座。信息时代的孩子们离不开网络,春节里虽然见不到同学的面,可女儿班级的QQ群可热闹了,“00后”的孩子们在春节诉说着自己的新年愿望,秀出自己的春节相片,时不时还在摄像头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
  现在新年的快乐更多地属于小孩子,他们赋予了“年”更丰富的内容,不仅是丰盛的年夜饭、漂亮的新衣服、让人惊喜的新年礼物,更重要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期盼,还有那几代人相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年味儿。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