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爱情
2016-12-13
作者:
来源:
刘早生 文/图
许多年前,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生活的那个叫烟窝的小山村里,闲余饭后,总有人说起水南和竹秀两夫妻的许多故事,说着说着他们就会放声大笑起来,似乎成了村里人平淡生活中最美味的一道佐菜。
水南,按村里的规矩,我应该叫他水南伯,他老婆我得叫竹秀嬷嬷(我们那客家话中伯母的叫法)。奇怪的是他们不住在烟窝的窝里,他们的房子建在东面那座山的山背脚下。山背只他们一户人家,平时村里人到山背劳作累了,就去他家找水喝,或是借火点烟。然后搬条竹椅歇上会儿。屋子门前常年放一条方凳,方凳上放一口木桶,夏天时候木桶里是泡好的茵陈茶,茵陈茶碧绿透亮,清凉解暑。冬天里,木桶外面加了厚厚的稻草包裹着保暖,里面是泡好的热乎乎的盐茶水。人们常年享用着这户人家的好处,似乎并不觉得欠了什么人情。夫妻俩似乎也并没感觉这点好事,村里人需要记挂在心。许多年后,我渐渐明白能给人温暖的人,一定也是内心幸福的人。
夫妻俩女高男矮,水南伯是个很瘦小的男子,但很慈祥。竹秀嬷嬷则像竹子,清雅秀丽,玉立长身。村里人见了总要笑说,这两个怎么看都不般配,怎么就生活在了一起,见怪。但他们自己似乎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奇怪,大大方方走在一起。农村许多夫妻一起走路时候总是要拉开一段距离,但他们却并排挨着走在一起,当然也就越发显出山高水低了。
水南伯家里有头老黄牛,他去放牛,竹秀嬷嬷也一起去。水南伯在前面牵牛绳,竹秀嬷嬷呢,就在后面轻轻地扬着柳条赶牛。每次放牛他们都是这样,村里再没有其他夫妻这样了。有时,夫妻俩跟我们一起上山砍柴,砍柴回家了,他们共同挑一担柴,水南伯挑着走一段路,竹秀嬷嬷再挑着走一段路。似乎两个人都怕累了对方,一个还没走多远,另一个就抢着要挑。我们小孩子跟他们走在路上,只是觉得很新鲜,有时看着他们的样子,忍不住要笑出来。
水南伯和竹秀嬷嬷的恩爱故事,在烟窝村不断流传。有一件是我亲眼看到的。那是个种豆的时节,水南伯和竹秀嬷嬷也在田里忙着种豆,突然就落雨了,他们只带了一把伞,于是竹秀嬷嬷就在一旁替水南伯打着伞,水南伯弓着身子照样打窝。水南伯移动一点,竹秀嬷嬷也跟着移动。打好窝,水南伯接过雨伞,替竹秀嬷嬷打伞,她点豆。他们就这样轮换着把豆点完。雨声里,其他种豆的人早已打了伞回家了。
村里人渐渐发现,怎么他们两人面孔和神态越来越像,仿佛是一个人了。许多年后,我离开烟窝,后来听母亲说,水南伯和竹秀嬷嬷是一前一后隔了几天不到,几乎是同时离开了人世。世上的事真是奇怪。
山背他们住的那个屋子已经坍塌,墙土在雨水日头里风化成了一堆烂泥,他们去了哪里呢,不知道。可他们的故事依然在烟窝村人的口里不断地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