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情怀 > 正文

一千元中的深深友情

2016-10-27 作者: 来源:

  颜巧霞 文/图
  那个火一样蒸腾的七月,我收到了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心情一半振奋得如火焰燃烧,实现儿时理想了,考上心中向往的学校;另一半的心情又如掉入冰水中,通知单上数目巨大的培养费和学费,对窘困的家境来说,犹如在微弱的烛火上吹上一口凉风。
  爸妈卖了家里的稻谷换得两千元,他们又向亲戚家去借钱。亲戚们都是种田维生,也拿不出余钱。姨、姑、舅三家凑出六千元钱,加上家里的两千元才八千元,但通知单上注明培养费是九千元。眼看着报名日期就要来了,爸爸还是没能借到差的一千元。
  正玲来我家的时候,我正又哭又闹地跟爸妈置气。我抱怨他们是世上最没有用的父母,孩子考上学校了,他们却拿不出钱来。妈妈也在唉声叹气。
  我跟正玲初三是同桌,我们性格相投很要好。她见我这副模样,赶紧安慰我:“你别让叔叔、阿姨难受,事情总会有办法的。”
  几天后,正玲又来了。她告诉我,她写了信给在上海的姐姐,让她姐姐借钱给我。那时,我十六岁,正玲十五岁。她能从姐姐那儿为我借来一千块钱吗?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一千块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正玲信誓旦旦地让我别担心,好好收拾准备去学校报名。
  我满怀着期望,在家等正玲的姐姐寄钱给我。然而两个星期过去了,依然没等到一分钱。我耐不住性子骑车去找她,到了正玲家,她妈告诉我,正玲去上海她姐那儿了。我失望极了,在心里揣测,她这是不是避开我,生怕我要她兑现承诺呢?
  正玲远走上海后,我对自己说,如果爸爸实在借不到钱,我就去南方打工挣钱,换一种活法算了。就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邮递员送来一张让我激动万分的汇款单,来自上海的汇款单上赫然写着一千元的数目,是正玲姐姐汇过来的。
  过了几天,我收到正玲的来信,撕开信封,粉红色信纸又被她折叠成漂亮的纸鹤状。抹平纸鹤,六张十元的钞票从纸鹤肚里露出。她在信上说,她给姐姐写信,但姐姐一直没回信,所以她就去上海缠磨姐姐,姐姐终于答应给我寄来一千元。这六张十元的钞票是姐姐给她的零花钱,她没舍得用也随信一起寄给我。
  我如期去师范学校报到了。不论时光过了多久,我总能记得那一千元里藏着正玲待我绵长又深厚的友情。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