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的师傅们
2016-09-28
作者:
来源:
胡京成 文/图
1971年,中学毕业我分配到北京市水泥制品厂,经过两周的新工人入厂培训,被安排到厂汽车队成为一名学徒工,跟着师傅学习汽车维修。
有一天,有位师傅焊接断裂的汽车部件,新来乍到的我由于没有经验,在一旁看了一会儿,也没戴防护眼镜,结果双眼让电焊的强光刺伤。张绍奎师傅见我的双眼肿得很厉害睁不开,而且还不停地流泪,立刻骑车赶到家属区,找家里有哺乳期婴儿的工友要来一碗奶,让我抹在患处消炎止痛。这个偏方儿还真灵,过了两天,我的眼睛很快就好了。
李友福师傅是个部队复员兵,会说快板,常给大家表演一段儿。他看我听得挺有兴趣,就送给我一副竹板,热心地手把手教我打板的节奏,经他指点我很快掌握了要领。后来,在厂里组织的文艺汇演中,我自编自演的快板书《夜擒黄鼠狼》,获得了创作表演奖。
时光一晃过去了四十五年,李友福师傅送的竹板我一直留着,在朋友聚会上我还时常会来一段儿助兴。 吴孟群师傅和我住在同一间集体宿舍,睡的是上下铺。他喜欢拉二胡,我喜欢说快板,都经常参与厂里组织的文艺演出。经过努力,他考上了北京广播电视大学,选拔到厂党委宣传部做新闻干事。他为人热情、谦逊有礼,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互相帮助结下了友谊,他邀请我做了厂报的通讯员,还组织我们各车间、科室的通讯员参观学习,增加凝聚力。
后来,吴孟群调到了北京市总工会宣教部工作。我们虽然不在一起工作了,但时常联系,相互问候。一次,我顺路到市总工会和他见了个面,并拿出我写的一段相声《工地歌星》请他斧正,得到了他的肯定。他当场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后来,这段相声发表在1989年12月出版的《北京工人》杂志上,使我这个曲艺爱好者得到了鼓励与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