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情怀 > 正文

我与工友的60年情缘

2016-06-15 作者: 来源:

  张安华 文/图
  这张不寻常的合影是1961年8月1日,我穿着刚发下来的军装,与兄长王孝臣拍的。至今,他欢送我入伍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上世纪60年代,能照张黑白的照片,保存至今,哪怕看上一眼都极为珍贵!时光如梭,转眼间55个年头过去了,许多亲人和朋友都消散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而我俩结下的工友情谊,却一直延续到现在。
  1958年,在“大跃进”的年代里,我和他都来自农村。8月间,同一天进工厂,在一个车间当学徒工,我学的是钳工,他学的是木型工。学的工种不同,又不在一个班组,却住在同一个单身职工宿舍里,为我俩日后的绵延友谊创造了机会。
  王孝臣比我大,文化程度不高,初中都没毕业便参加了工作。但他学技术的劲头可大了,有一股子钻劲,很刻苦,木型工完全是手工活,是个细活儿。按照图纸上的尺寸,形状,把模型制作出来,一点也不能马虎,才能符合图纸要求。他不怕脏不怕累,整天与木头打交道,干起活来很卖力气。手上常常被磨出水泡、茧子也不叫一声苦。在两年学徒时间里,被评定为“三级木型工”,提前一年出徒。他政治上也积极要求进步。1960年就加入了共产党。在几十名学徒工中,确实是佼佼者。
  我在部队服役十多年里,常与他通信。他像亲哥哥一样总在信中鼓励我“好好干”,对我促进很大。在部队我也入了党,提了干,当上了军官……我的进步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我转业回京后,离他工作单位比较远。即便如此,近30年里,我也经常抽出时间去看望他。世上的事,有时真巧合。2000年7月老伴从部队退休后,我们搬到了距王孝臣所住小区仅三四百米远的地方。两位相识58年、头发花白、70多岁的老人,经常凑到一起,有着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
  这段工友情缘已近60年,源远流长,早就演化成了亲人一般的兄弟情。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