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雷锋的日子
2016-03-04
作者:
来源:
张军 文/图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我,就是在这样的旋律中长大。
我一直收藏一本《雷锋现象》,更是被我视为做人处事的灯塔,经历几次搬家都不舍放弃。
为何如此钟情于这本书?还得听我讲一个尘封的故事:当时我还在农村老家创业。一天正当我在自家的孵化室检查水温时,突然听到房外传来了“救火啊”的尖叫声以及凌乱的脚步声。当我打开大门一看,简直吓了一跳:堰塘边的柴垛已经火光冲天,最近的火源已经逼近邻居家的房屋。我来不及细想,赶紧冲进火场。
没有灭火工具,我就用手抓。三米多高的柴垛被我们合力拉倒,其他乡亲们则用水把柴淋湿,熊熊烈火终于被控制。大家瘫坐在地上,望着一片狼藉的景象,情绪都跌落到了深谷,要知道这可是庄户人家生活的基本原材料,岂有不惋惜之理。
一场大火在大家的协作下,终于化险为夷。这时大队干部们陆续赶到,望着瘫坐在地的英雄们,一一上前握手感谢。为了表示感谢,也为了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光荣传统,大队决定进行奖励,于是,这本《雷锋现象》就成了我终生不舍丢弃的精神食粮。
虽说一本书的价值并不高,但此书的教育性非常强。无论是第四军医大学学员张华;还是生活于社会最基层的掏粪工人时传祥等,他们都是雷锋精神的延续。不觉中又一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了,我取下书架上的《雷锋现象》再次细细品读,顿时觉得热血沸腾。
虽说雷锋早已离开了我们,但公交车上有人让座;跌倒的老人有人扶起……“其实雷锋并没有走,他就站在需要帮助的十字街口。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