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情怀 > 正文

我看见了毛主席

2015-10-09 作者: 来源:

  □李荣欣 文/图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天安门前经常组织集会游行。我曾参加过两次,一次是1966年毛主席第6次接见红卫兵,另一次是1970年的国庆游行。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1970年的那次国庆游行。
  1970年夏天,由于搞“文化大革命”,已经停课近四年时间的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入校“上、管、改(上大学、管理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我有幸被部队推荐,成了其中一员,并幸运地参加了当年的北京天安门国庆大游行,受到毛主席检阅。
  我们入北大不久,就接到上级通知:国庆节要举行大游行,毛主席要在天安门城楼接见大家,从现在开始,进行队列训练。要见伟大领袖毛主席了!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家奔走相告。一开始,学校安排我们每周六下午在北大东南角的大操场练正步走,“十一”前几天,又集中起来,强化训练了一个星期。脸蛋晒黑了,腿踢肿了,可大家的劲头丝毫不减,一点也不马虎。
  国庆游行的前三天,我们就进入了临战状态,晚上学校用大卡车把大家拉到天安门广场进行编队、彩排。“十一”前一天晚上彩排时,用卡车拉来了一些崭新的肚兜连裤的蓝色工装和白衬衣,让解放军学员全部换上,充当工人阶级参加游行。
  “十一”那天,我们凌晨两点起床,换好衣服。洗漱后,每人发了一段香肠、两块面包、一个苹果,就坐上卡车向着天安门方向出发了。游行的队伍排几里长,卡车把我们拉到北京站的东边,下车后我们就在那里列队坐下或站着等候游行命令。
  当时,游行队伍组织得很严密,30人一列横队,40人一列纵队,120人一个方队,10个方队有一辆彩车。北大的彩车体现的是“教育革命”的成果,作动力的汽车,是借调的当时我们国家最大的15吨大卡车,彩车上有化了妆的工农兵学员代表,他们在装修成平台的车上不停地走动、不停地变造型做表演,像演戏一样。参加游行的人们统一由设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总指挥调度,他的命令经过分布在各方阵的步话机传达给大家。
  大约在上午10点钟的时候,扩音器里响起了《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声,大家精神为之一振,知道游行就要开始了。游行踏着进行曲的节拍进行,速度时快时慢,大概在11点多钟的时候,轮到我们北大的解放军学员方队过天安门了,这时恰巧赶上毛主席离开检阅台进休息室休息。我们这些解放军学员大都来自边陲,进京不容易,错过今天,再见毛主席的机会可以说几乎没有。所以,大家手挽手站在天安门城楼前,口里高喊着“我们要见毛主席,我们要见毛主席!”站在那里不动了,任凭总指挥在扩音器里高声呼喊、高声劝导。僵持了几分钟,毛主席还真出来了!这时,我们也不管队形不队形,都高呼着“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往天安门城楼下拥,目的就是一个:要亲眼目睹一下伟大的统帅、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舵手毛主席。
  后来,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在制作这年的国庆新闻记录片时,他们认为场面有点乱,就把我们的这段镜头给掐了,这也成了我们终生的一桩憾事。
  “十一”那天,我们白天化装工人参加游行,晚上又恢复本来面貌,穿上军装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和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一起观看了烟花和演出。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