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情怀 > 正文

对患儿至诚关爱 对事业无限热情

2014-05-20 作者: 来源:劳动午报

他,从医36年,接诊患儿30多万人次无一漏诊误诊;他,确诊疑难病症7万例,挽救两千危重患儿生命;他承诺给患儿看病24小时随叫随到,他说:“这样做是因为我把每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他就是北京儿童医院超声医生贾立群,因精湛医术、高尚医德、亲民医风备受患儿家长爱戴。“贾立群牌B超”在患儿家长中间口口相传,国内同行赞誉他为“B超神探”。昨天上午,首都各界群众代表共同聆听了贾立群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他的事迹深深打动在场每一个人。

领导:贾立群生活半径以医院为圆心

报告席上,贾立群的同事、学生来了,用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细节,讲述了可亲可敬可学的贾立群。儿童医院党委书记沈颖感慨地说:“为了方便患者,他的生活半径一直局限在5公里以内。他对患儿充满至诚的关爱,对超声事业饱含无限的热情,让他付出多少都无悔无怨!”

学生:贾老师挽救几乎夭折的小生命

贾立群的学生王佳梅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从审核我误诊的初检病例里,贾老师检出了全世界罕见的母婴‘绒癌’转移病例,一个几乎夭折的小生命经抢救脱离了危险。看到病人手捧写着‘贾立群B超’的单子满脸的信任和期待,我突然理解了贾老师对患儿的细心、耐心,对工作的责任。”

同事:贾主任的一句话敲击我的灵魂

外科医生宋宏程曾对一个超声大夫能成为一个品牌百思不得其解。

在工作中,他找到了答案——抱着危重患儿跑在家长之前冲进急救室,贾主任那种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最后只化作一句“我们得对病人负责”。“这轻轻的一句话,不重,却像敲击了我的灵魂,至今难忘!”他说。

在儿童医院参加挂职体验的《健康时报》记者余易安发出了感慨:“如果我们都能像他那样,那么到处都会有贾叔叔、贾伯伯、贾爷爷这样的亲人! ”

(徐飞鹏 王皓)

 

 

人物特写

和北京儿童医院一墙之隔,有一栋上世纪80年代的老楼,贾立群一家住在这栋楼一套40多平方米的职工宿舍里。和他一起的老职工早已搬进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可他一直不肯换房。记者问他为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怕住远了,出急诊时赶不回来,耽误了孩子。”

30多年来,贾立群向医院承诺:“只要我在北京,24小时随叫随到。”北京儿童医院主管技师王景丽告诉记者,去年的一个夏夜,老贾一宿被急诊叫来19次。用他老伴儿的话讲,他那一宿尽在床上做“仰卧起坐”了!

不仅住得近,贾立群下班后的生活半径也局限在医院周边五公里范围内:正在超市排队结账,急诊电话打来,他扔下东西就往医院跑。给亲戚庆生日,到了人家门口就接到急诊电话,连门都没敲就开车返回……多年来,贾立群一直独自承担夜班急诊的工作,医院给他的物质奖励,他都谢绝了。

“贾立群B超”被广为传颂

 医院B超室组建之初,国内儿科B超领域尚属空白,他刻苦钻研、敢于创新、勇于攀登,在他的带动下,儿科B超技术在很多领域已达到世界最高水平,“贾立群B超”已成为全国众多患儿家长口口相传的品牌,国内同行也赞誉他为“B超神探”。

为让患儿减少空腹等候时间,他25年不吃午饭;为了避免检查时耦合剂(配合超声波检查时使用的一种胶体)刺激孩子身体,他总是把耦合剂先在自己手里捂热,才会给孩子涂抹;为了减少孩子在检查时的恐惧感,他发明了将B超屏幕转向小患者,用讲童话的方式进行抚慰式检查;为了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科学管理,将B超预约时间从2个月缩短到2天;为了降低患者的就诊费用,创新医疗诊治方法,将需住院治疗的手术转变为门诊微创手术。

拒红包把白大褂衣兜缝死

 他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为人,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为了谢绝患儿家长的“红包”,他把自己白大褂的衣兜缝死。为了帮助同行写书做课题,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积累多年的特殊病历记录和图像全部无偿奉献出去。为了给外地来进修的医生做好培训,每次他都精心准备专门的视听内容,听过他讲课的人都说,“听贾主任讲课,既获得了知识,又能学会做人”。

也许和带着听诊器、手握手术刀的外科大夫们相比,同样穿着白大褂儿的贾立群在医院里算是配角儿。但就是这位奋斗在医疗战线的普通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无数的日夜、无尽的付出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诠释着一个普通人的“中国梦”。

贾立群的先进事迹,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也得到了全国卫生系统和首都社会各界的认可。曾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道德模范”等称号。

本报记者 黄 葵

人物感言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生,我的梦想并不复杂。医术高超、病人信赖、百姓满意,这,就是我最大的梦想和追求;看着一个个患儿从我们这里健康、快乐地走出去,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