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教育作用,大兴区总工会深入开展“建言献策树标兵、争做优秀好员工”活动,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了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勤奋刻苦、勇于开拓、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近日,记者采访了荣获2015年大兴区建言献策标兵奖的优秀职工们,记录下他们与企业的成长故事。
邢家超:为公司发展竭尽全力
【邢家超:“时刻提醒自己认清位置,认清自己,在公司提供的平台上尽自己所能,竭尽全力为公司的发展而努力。”】
自2009年2月份加入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以来,邢家超便被以岭的企业文化深深吸引。“团结、奋进、诚信、奉献”的企业精神,“为员工谋发展、对社会做贡献、为股东创价值”的经营理念,时刻激励着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实苦干。刚入职一年,邢家超便被评为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优秀员工。
“我为公司谋发展,献计献策尽本分。”在邢家超心里,推动企业节能减排,促进企业发展,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工作中,邢家超积极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供合理的改善建议,为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节能降耗、减排,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制冷需求进一步增加,为减少公司用电,邢家超在实际考察后,发现部分工频制冷离心机存在着闲置现象,如果能将这些离心机进行改造,加装变频器,就可以根据工况调节其运行强度,降低企业能耗。这一建议得到公司领导的认可和大力支持。“改造后,我们平均每年节约了25万度的用电量,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同时也间接为社会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邢家超说。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十分重视并鼓励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机制,通过工会收集每一位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通过“节能降耗、合理化建议办公室”进行审核、论证后给予回复。“根据节能降耗、合理化建议管理规定,公司会对建言献策有突出贡献的职工给予相应的物质和荣誉奖励。”邢家超说,这大大激励了职工建言献策的积极性。
如今的邢家超,已经是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工程部的主任。作为一名中层管理者,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不仅负责公司水、电、气、环保及设备的管理和技术改造等工作,同时还兼任公司工会委员,这让他更能站在公司发展和职工需求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公司胶囊生产线铝塑机生产铝塑板后需要人工进行检板,不仅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也很高。通过系列考察和论证,邢家超建议引进照相系统代替人工进行检测药板。结果证明,该系统能完全代替人工检板,同时更好地保障了产品质量,年节省人工费用40万元左右。此外,他还积极与京东方沟通合作,引进太阳能发电系统,每年为公司节省电费24万元左右。
邢家超曾看过一本书,打工牛人赵强的《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讲的是如何处理职场关系、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在公司这个平台上实现自我成长,在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这本书时刻提醒着他要认清位置,认清自己。“老板只能给你一个位置,不能给你一个未来。我们要在公司提供的平台上尽自己所能,竭尽全力为公司的发展而努力。”邢家超说。
郑确:坚持做正确的事绝不含糊
【郑确:“坚持做正确的事。只要努力、勤劳、用心、动脑,就能高效完成本职工作;只要与工作相关,必须按要求执行,绝不含糊。”】
2010年1月,郑确来到北京康美制药有限公司大兴厂,现为该公司生产技术部一线的工艺主管。人如其名,这个1987年出生的男孩,始终把“坚持做正确的事”奉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只要与工作相关,他必须按要求执行,“绝不含糊”!
刚进入北京康美制药有限公司,郑确便凭借刻苦钻研的态度和一腔热血,熟练掌握了所有中药饮片生产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技能。然而,在生产过程中,细心的郑确发现,车间在生产工艺、机器配置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初生牛犊不怕虎。极具责任心的郑确,开始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并向公司领导建言献策,最终受到领导的肯定与采纳。
“工作不久,我发现公司的白术(一种中药材)一直是用直线往复式切药机切的,这样切出来的白术异形片较多,而且产能低,每小时只能切80kg左右。我认为这台设备并不适合切白术,后来在专家的帮助下,我们发现一台名叫楚怀玉多功能切药机的设备切白术不错,于是向公司建议更换设备。”郑确说道。
收到建议后,公司领导很快作了批复,同意购进这台设备。经过安装调试和反复试验,切白术的效率明显提升,平均每小时能切150kg,异形片也大幅减少。
举一反三。郑确开始尝试用这台多功能切药机切其他根茎类中药。“之前,我们一直用直线往复式切药机切白术,效果不理想。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让切制员工拿来一桶润好的白术,经过几次调试后终于切出了符合工艺要求的2mm-4mm的薄片,效率也从每小时90kg达到了每小时160kg。”谈到工作上的改良时,郑确一脸兴奋。
每天,郑确做的最多的就是中药润药和中药切片工作。润药是中药传统炮制方法之一。为保证饮片质量,必须根据中药的品种、气候等选用不同的润药方法,而且要严格掌握操作规程,达到“润在适中”,使药物洁净软化,便于切制。由于冬天气温低,许多中药的润药时间均有所增加。以生黄芪为例,原来最多润12小时就可以切片,到了冬天需要增加到18个小时左右。
“平时我们都是晚上下班前浇点水,早上来了再浇两遍水就可以切了,但到了冬天至少要等到第二天中午才能切。切制的员工有的着急,一不小心就把水浇多了,导致切出来的片型不好,断面有毛茬儿,连刀的还特别多,严重影响了质量。”郑确告诉记者,后来他尝试把润药时间提前到下午三点,期间浇几次水,这样,第二天早上就可以直接进行切片了。
除了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上建言献策外,郑确还积极开展管理工作,给车间骨干培训专业知识与技能,保证生产车间工作顺利进行。在郑确看来,员工要有一个为企业着想的态度,因为只有这样,做起事来才能全身心投入,为企业争取更大的利益。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