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顺义最美的白衣天使——记顺义区2016年优秀护士、优秀护理组
2016-05-12
作者:张江艳
来源:
白色大褂、微笑面庞、忙碌的身影……每一天,她们都在用心护理着患者,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护士,她们是最美的白衣天使。在2016年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顺义区卫生计生委对全区2000多位护士表达节日慰问,并评选出了优秀护理组和优秀护士代表。她们都是顺义的南丁格尔,在工作中默默为顺义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优秀护理组】
顺义区医院 手术室护理组
手术台前的女汉子们
今年4月初,顺义区医院手术室进行了一台断掌再植的大手术。从晚上6点到第二天早上5点多,手术整整持续了10个多小时。在这期间,配合医生的崔国惠、赵萌两位护士也全程守护,因为长时间精神高度紧张,手术结束后两个人都病倒了。
手术室的护士要在医生上台后进行手术器械的准备以及缝合、伤口处理等手术配合、管理病人等工作,医生手术多长时间,护士就要工作多长时间,中间不能换人。而像断掌再植这样高难度的特殊手术,需要护士的精细配合。长时间在无影灯下盯着穿引比头发丝还要细的缝合线,对护士来说,既是对技术的要求,也是对体力的考验,通常护士们下手术台会感觉头晕眼花、两腿没力,她们的辛苦可见一斑。
去年10月,医院搬进新病房楼后,手术室的手术数量也大大增加了,每月要平均做1000多台手术,每一台手术都需要护士们的协作。工作量大了,护士们的工作更忙了。目前,手术室共有42名护理人员,她们在手术量增加的情况下任劳任怨,很多人都是带病坚持工作,她们走上手术台,每一位都是沉着冷静、雷厉风行、救助病患的女汉子。
多年来,手术室护理组多次参加了医院的大型抢救工作,如地铁工程塌方、集体车祸等,在抢救中积极配合,加班加点,挽救了无数危重病人的生命,得到了病人家属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顺义区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护理组
呵护新生命的19个“妈妈”
去年7月,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了一个特殊的婴儿,他是一个只有28周的早产儿,宝宝孕周太小,各器官还没发育好,体质弱,护士长王立娟立刻安排人员对宝宝进行24小时的特护。当时王立娟的爱人正好住院手术,她等爱人手术完后就赶回科里护理宝宝,没有请一天假,科里的其他护士也舍小家照顾宝宝,没有一句怨言。在连续十几天的特护下,宝宝发育非常好,最后顺利出院。
新生儿科收治的一般都是早产儿以及出生一个月以内患病的新生儿,宝宝送到医院后,家属完全隔离,全部靠护士护理。每一天,护士要为宝宝喂奶、换尿布,全程陪护。科里19位护士都像妈妈一样,19颗心紧紧团结在一起,用爱心、细心、责任心呵护着新生命。
成立8年来,新生儿科护理组在科室不断扩大规模、收治患儿病种不断增多,病情越来越复杂的条件下,开展了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脐静脉置管后维护、胃肠外静脉营养、静脉输血、重力喂养等,为小小的生命保驾护航。目前,新生儿科病房每天住院患儿达25人次,最多达35人次,年收治患儿达1000余人次,居郊区新生儿科前列。
二胎政策放开后,高龄产妇和早产儿相应增多,也为新生儿科的工作带来压力和挑战。护理组变压力为动力,想方设法为新生儿提供更优质的护理。为了让家属科学护理早产儿,在早产儿出院前两天,会安排家属住进“家化病房”,在护士指导下学习陪护宝宝,保障早产儿出院后的健康成长。
【优秀护士】
谢书红
顺义区医院 急诊科主管护师
坚守急诊一线20年
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一位临产的孕妇被送到了顺义区医院急诊科,眼看孩子已经露头了,再转送到上级妇产医院恐怕危及母婴生命,主管护师谢书红决定立刻为产妇接生。她们立即准备好接生物品,沉着引导产妇,最终顺利生下宝宝,母子平安。这是急诊科在危急情况下,第一次为产妇接生。
其实,在急诊科里,孕产妇非常少见,每天送来的大部分是心梗、脑出血、猝死等心脑血管危重病人。而谢书红就在抢救危重病人的急诊一线工作了近20年。她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以踏踏实实的工作得到全科护士的支持和拥护。通过不断的自修和临床实践,谢书红熟练掌握了机械通气,电击除颤,动脉穿刺,心肺复苏等急救技术,在危重病人的护理中尤其是呼吸道病人的护理、心律失常的监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高艳华
顺义区妇幼保健院 护理部主任
为妇婴提供优质护理
在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护士们的精心护理和照顾下,在这里生孩子的妈妈们对自己的孩子非常放心。在高艳华的带领下,医院产科病房在全区率先开展了新生儿母婴床旁护理。
已担任护理部主任20年的高艳华,带领全院护士开展了以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减少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为宗旨的“人性化服务”。在她的带领下,产科病房在全区率先开展了新生儿抚触、沐浴、游泳、新生儿母婴床旁护理;开展爱婴医院规范化服务,制定《母乳喂养知识》手册与工作规范,并向全区推广。她在全院所有病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优化护理流程,实现全面、全程、连续的责任制护理。
2015年,在她的组织下,护理部开始实施护理垂直管理,进一步推进护理岗位管理、能级管理、绩效管理,持续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孙效红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 急诊科主管护师
快速分诊为急患分秒必争
今年3月,急诊室来了一位患者直喊“胃疼”,正在值班的护士孙效红在了解情况后为他量血压、做心电图,很快确定了这个患者的病患不在胃,而是心脏出了问题,马上把他转到了内科进行心脏治疗。因为处理及时,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治疗。
同样是肚子疼的症状,患者可能是外科、内科,或者妇科等等。作为一名急诊科的护士,针对急病患者的症状快速进行分诊,需要一身过硬的本领,也为成功救助病人起到了关键作用。从事临床抢救工作26年的孙效红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她能根据患者的面色、年龄等进行快速分诊,分秒必争,与时间赛跑,工作中成功抢救了多例急患。
多年临床工作的丰富经验,让孙效红在护理研究中拥有颇多成果。她先后撰写的论文有《门诊观察室输液的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急诊心梗患者的心理护理》、《静脉注射赖氨匹林后的观察与护理》等。
范鑫鑫
顺义区赵全营镇卫生院 北郎中服务站护师
守护乡亲健康的好“闺女”
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后,北京姑娘范鑫鑫没有像大部分同学那样到城市里的大医院工作,而是自愿回到顺义,到基层的卫生院当了一名社区护士。今年,已经是她扎根基层的第九个年头。
2012年,范鑫鑫被安排到北郎中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工作内容主要是村民的慢性病管理及预防,为村民的健康保驾护航。每天,从村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到对慢性病患者的随访,范鑫鑫天天和老百姓在一起。起初,她还有点不习惯。“因为村里老人多,文化水平比较低,说话要特别大声,还要重复很多遍,”范鑫鑫笑着说,她也因此练了个大嗓门。
每年体检,老乡查出糖尿病、高血压了,范鑫鑫总会一个个找到家里进行回访,嘱咐他们平时饮食等注意事项。时间长了,这个为大家伙儿尽心尽职的小姑娘,成了老乡们口里的“闺女”。
一句“闺女”叫的范鑫鑫心里暖暖的。她说,在最基层工作,喜欢老百姓的善良、朴实,自己工作地也很舒心。
周伟程
顺义区传染病医院 传染科护士长
须眉不让巾帼
谁说男同志当不好护士?作为顺义区传染病医院唯一一名男护士,周伟程用21年的兢兢业业书写了“须眉不让巾帼”的护士风采。
2003年非典期间,作为护理部的主力,周伟程在疫情最危急的情况下冲在最前面,参与到多个疑似病例的抢救工作中,全程护理病人。在为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时会有气体喷出,传染性非常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坚持天天到岗,履行了一名护士的责任和一个男人的担当。
2005年周伟程任传染科护士长,他带领全科的护士们,在甲流等疫情面前完成了一次次紧急、危险的护理工作。每次疫情,他都身先士卒,带领自己的团队深入到最危险的病区。对于新护士到岗后对传染病人的抵触,他贴心地进行护理培训,讲解隔离消毒制度,并亲自操作进行示范,言传身教,让护士更从容地上岗。在他的带领下,传染科病房干净、温馨,人员工作情绪高涨,医患关系融洽,多次被评为优秀护理组和先进科室。
王成英
顺义区医院 神经内二科病房副主任护师
打造“病人至上”人性化护理
在神经内二科的固定位置,总有几个特殊的小药箱,一旦有脑血栓病人送过来,护士就会迅速拿起这个小药箱快速送到手术室。它们就是副主任护师王成英自创的“溶栓包”。近年来,科室对脑血管病开展脑血管造影介入治疗、急诊动脉溶栓、拉栓治疗,而治疗的黄金时间是4.5到6个小时,治疗前需要护士在很短的时间内准备齐溶栓、急救药物,为了争取治疗时间,也为了减轻临床护理工作压力,王成英把“溶栓包”提前备好,目前已成为科里的护理常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今王成英已经在神经内二科工作了26年,她始终秉承“病人至上”的理念,把病人的需求始终放在心里。2010年,她带领大家立足于患者的需求,开创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人性化护理新举措。比如,她创建了“家属参与下的康复”护理服务品牌,在住院期间指导家属进行科学的翻身、卧位等心脑血管病人的护理;她改进了观察大便后的记录方法,有效地预防了患者便秘的发生。
杨光红
顺义区妇幼保健院 产房护士长
妇产护理业务领头人
来的最早,走的最晚,孕妇看到她总觉得特别安心。她,就是顺义区妇幼保健院的“杨护士长”。1996年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建院以来,杨光红一直担任产房护士长工作,从事妇产科护理和助产工作30年。她曾多次荣获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优秀护士长、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产房护士长,杨光红除了完成繁重的业务工作,还要加强科室的管理。作为业务领头人,她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学习培训班,不断充实自己。工作中遇到疑难病例,她总是反复研究,不断总结。通过科室的业务学习与病例讨论,不断提高产房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通过在产房全面开展急救技能的理论培训、派遣人员外出进修、模拟应急演练等手段,杨光红使产房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急救能力大幅度提高。在北京市助产验收工作及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检查中,产房的工作多次得到市专家组的好评。
谢伟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 脾胃肾病科护士
业务拔尖儿的“舒心天使”
今年,80后姑娘谢伟已步入临床护理工作12年。她业务拔尖儿,是全院唯一一位“静脉输液专科护士”,目前已为多个科室十余位患者进行了PICC穿刺,穿刺成功率为100%。她还通过培训熟练掌握了结肠透析机的使用,专门负责中医治疗室工作,为便秘患者解决了痛苦。
在工作中,谢伟尽职尽责,多年来无任何医疗事故差错的发生。她在积累临床护理经验的同时,相继发表两篇护理论文,其中一篇发表在核心期刊。此外,她还承担了科室的大部分临床带教工作。为了提高带教水平,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并通过了高等教师职业岗前培训。
谢伟和患者和居民关系融洽,每天早上7点,她都会准时到医院,带着叔叔阿姨大爷大妈们跳养生操。尽管家中有孩子需要照顾,她还是克服困难,坚持了两年多。也因为这份爱心坚持,她获得了“养生舒心天使”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