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住 “三个建设” 搞好“三个突破”开发区总工会工作再创佳绩——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2015年工作回眸
2016-01-20
作者: 博雅
来源: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在飞逝的时光中,留下了我们奋斗的足迹。
再回首刚刚告别的2015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紧紧围绕 “新常态、高精尖、京津冀”三个关键词,把握“排头兵、主力军、桥头堡”的科学定位,紧紧扭住 “三个建设”,努力实现“三个突破”,确保工会工作始终保持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各项工作亮点频现、成绩斐然。
在2016年伊始,记者为此走访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李怀亭,请他对过去一年中开发区总工会工作进行总结和梳理,同时也和我们一起走进了2015年亦庄工会人的如歌岁月。李怀亭总结认为,“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这既是工会工作的本质属性,也是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根本要求。去年以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正是围绕这三大方面,在工会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创新和突破。
着力政治性建设
确保工会创新发展上有突破
我国的工会工作是党领导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工会道路,必须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如何把企业和员工紧紧的团结在工会周围,把党政工作和声音通过工会渠道,传播和开展下去,是工会人必须高度重视的首要任务。
一是加强党对工会的领导。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十分重视工会工作。2012年开发区工委研究出台了《加强党群工作的意见》,对工会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2015年以来,为深入贯彻中央群团工作意见,在全市率先出台了《进一步做好工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领导”等重要原则,从12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工会建设的具体措施。8月份,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召开20多个党政部门领导参加的工会工作专题会,研究推进《意见》落实工作,对具体任务明确了实施主体和责任人。
二是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职工群众,通过润物无声的工作,引导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着力强化职工思想文化建设。与工委宣传部一道,先后成立多支职工宣讲团和劳模宣讲团,深入开展群众性宣讲活动,讲述平凡感动;在重点企业,建立100多个职工书屋,开展图书漂流、读书征文和评比表彰活动,引导大家读好书、诵经典、悟体会;在舆论引导上,积极发挥新兴媒体作用。建成《劳动午报》开发区记者站,开通“bda工会事务通”QQ群、公共微信,以及职工“快快通”短信平台等现代媒体和手段,利用平面广告、户外大屏和新兴媒体的受众优势和传播优势,把工会的声音和形象传播出去,把1000多家企业工会主席和广大职工群众,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成为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平台。坚持主动发声,全年在中央、市属和区属媒体上刊发稿件196篇 。在职工文化建设上,坚持用先进文化引导职工群众。通过建立职工艺术团和利用企业资源建立文化体育活动基地,大力开展职工品牌文化活动。目前储备了一批节目、培育了一批演员、锻炼了一批队伍、建成了一批阵地、形成了一批品牌。基本形成了工会牵头组织,社团组织运作,基层工会积极参与的生动局面。比如:职工篮球联赛在联盟的精心组织下,聘请了篮球名宿张劲松、范斌为开发区职工体育活动推广大使和顾问,首届“博大杯”篮球联赛观众达到3000人。职工艺术团创作的职工文化艺术精品,在参加北京市第十届职工艺术节系列活动上,取得了4个单项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着力先进性建设
在推进开发区发展中有突破
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保持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是工会履行职责使命的内在要求,也是工会工作始终朝气蓬勃、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必须传承好、维护好、发展好。
一是在引领时代精神上,彰显先进性。过去,曾经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工人阶级代表,成为各行各业学习的楷模;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需要能够勇立潮头、引领时代新风的新一代劳动模范。去年以来,我们广泛开展了以“劳动美丽、出彩人生”为主题的“为最美劳动者点赞”、“双爱双评”活动,选树具有开发区特征的劳模队伍,同时以专题文艺晚会的形式,集中表彰了数十个开发区以上级别的劳动模范。通过舆论深入宣传、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创作舞台剧演出、建立劳模荣誉墙等形式,大力宣传海外学人劳模,产业报国的家国情怀;洋劳模、洋专家的浓浓中国情结;国家公务员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普通工人劳模感人至深的创新创业故事。这些模范典型具有时代特征的鲜活事迹,在广大职工队伍中激发强烈共鸣,让高大上的英模人物,走进身边、走进生活,广泛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模的良好氛围。
二是在提高职工素质上,彰显先进性。《中国制造2025》指出,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开发区作为首都二产的主要阵地,加快推动新区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做支撑。去年以来,开发区总工会斥资建成了职工教育服务中心、职业教育基地和职工技能培训基地。“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建成投入使用,面向区内职工开展学历教育、技术等级、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认定等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全方位教育培训,全面开展“开发区职工职业发展助推计划”。 通过实行职工学历提升、技能晋升的奖励资助政策,使职工教育培训与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与职工自身发展需求相结合,促进了职工队伍知识结构素质的提高,为开发区发展提供了智力和技能支持。
三是在创新创业中,彰显先进性。职工群众有无穷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工会只要搭建舞台,就能激发他们的首创精神,在推动企业经济发展中建功立业。2015年开发区职工创新工作室,有5家被评选为北京市职工创新工作室,其中中金数据、泰德制药两家职工创新工作室被评选为个人命名职工创新工作室。创新成果达到188项,成果转化136项,为企业创效5.36亿元,提合理化建议共计337条,企业采纳273条。职工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引领和集聚科技人才的“基地”,促进企业产业升级、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平台。同时,大力开展一年一度的岗位竞赛练兵活动,提升职工业务素质,涌现出一大批蓝领专家、“岗位技能标兵”和“行业技术能手”。
着力群众性建设
在服务职工需求上有突破
我们理解,群众性是工会工作的根本特点。因此,我们的一切工作,既要突出“大众”还要兼顾“小众”;既要“阳春白雪”,还要“下里巴人”。
一是服务平台,突出职工需要。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原本设计很好的服务平台,花了不少钱,但是职工参与兴趣不大,效果不好。反思原因,还是没有真正从职工需求出发思考问题,拍脑门、想当然搞服务。去年,我们通过召开职工代表会、深入企业问卷调查、网上征求好点子等方法,针对职工普遍关注的个人发展、权益保障、心理疏导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服务中心建设,重新理顺建设了职工素质提升平台、职工法律服务平台、职工转岗服务平台、职工身心发展平台、会员服务平台、职工出行服务平台。这些平台关乎职工切身利益,建成投入使用以后,利用率很高,解决了职工很多难题。
二是项目开发,突出普惠特点。我们坚持充分利用区内资源,拓展京卡搭载项目,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让所有持卡会员都能享受到“普惠、特惠、商惠”等实实在在的服务。今年以来,我们邀请金风大学体育馆、都乐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市脐带血库、唐阁影城等38个商户,签约成为京卡特约服务商,为开发区工会会员提供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就医购药、日用百货、大宗电器、美容美发、餐饮娱乐等近30项日常优惠服务,刷卡受益职工达21563人次。目前,京卡·互助服务卡已成为开发区会员学习、工作、生活中都用得着的暖心卡。
三是贴心服务,突出人文关怀。针对职工特殊需求,我们不推不挡,坚持开展人性化、一对一定制服务。近两年企业裁员问题突出,为此我们搭建职工转岗就业服务平台,专门为下岗员工就业服务。目前,已经为9000多名裁员职工,召开7个专场招聘会,让下岗职工不出厂区第一时间实现再就业上岗;许多生育女工哺乳无场地非常尴尬,解决起来也很棘手。为此,我们建设20个“妈咪小屋”,让生育女工哺乳有了私密空间;农民工节日返乡难是老问题,为此我们成立职工票务中心,专门解决农民工交通问题。2015年春节我们开出了农民工专列,1100名职工平安顺利返乡;开发区文化设施匮乏,去年以来,我们会同工委、管委会有关部门,共同出台支持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和文化体育基地建设意见,支持企业整合资源,共享文化设施。这些工作和措施,基层工会和职工都感到做到了点子上,很接地气,大家普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