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职工技能竞赛赛出顺义特色
2016-01-19
作者:张江艳
来源:
工种多元有特色、组织规范创品牌。2015年,顺义区职工技能竞赛举办的有声有色,真正赛出了符合本区实际的“顺义特色”。
2015年,顺义区技能竞赛活动将学、练、赛融为一体,坚持与提升全区职工整体素质相结合,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相结合,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充分激发了广大职工学技术、比技能、创一流的热情,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目前,技能竞赛活动已经成为顺义区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选拔各种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人才支撑。
【回顾】
竞赛多元化
多个工种首次比拼
2015年8月,在顺义区曲美家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一场手木工比赛正在进行。这是北京市“职工技协杯”手木工技能比赛的决赛,也是顺义区职工首次参与此工种的比赛。而选手们的主要比赛项目就是用木头制作相框,他们要按照图纸的要求,在两个小时内,手工完成刨平、打槽、抛光,主要考察选手榫卯接合的技艺。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传统手木工技艺的重要技能,在现代家具框架结构中大量运用。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来自曲美家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区一分厂的姚光金、路小宁荣获一等奖,其他8名选手分列二、三等奖,他们分别获得了北京市总工会在职职工发展助推计划的资助。通过比赛,一批手木工人才也展露出来。
通过技能比赛,提升职工素质。去年,顺义区各个企业的职工可没闲着,多个工种的技能竞赛从年初一直陆续开展到年末。除了常规的电工、厨师等工种,手木工、特种行业电工、叉车等比赛都是首次在顺义区举办。
回看2015年顺义职工技能大赛的历程,可以看出,全年设置竞赛项目多元化,这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竞赛的针对性。2015年,顺义区举办的技能竞赛项目涉及工种多,既有市职工技协杯的工种,与全市大赛保持一致,又有据本区经济结构和行业分布实际制定的特色工种;既适应本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要求,又兼顾传统技艺传承。
顺义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生产经营系统,顺义区把竞赛项目重点放在手木工、电工、钳工、叉车、服装计件等一线生产服务上,而在民生服务行业,则把竞赛项目重点放在护理、动物产品检测等一线窗口。
顺义区多工种全面开花的技能大赛为各行各业的职工提供多样化的切磋技艺、钻研技术、展示技能平台,通过竞赛强化员工素质训练,提高了本区整体经济水平和服务水平。
赛事组织规范
创出顺义品牌
每次技能竞赛成立组委会进行筹备,制定裁判、领队多项制度,各级工会组织监督指导……顺义区每一次职工技能比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完善的形式和健全的制度保障,多年来,顺义区规范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已经打造出了顺义的赛事品牌。
2015年,顺义区各级工会组织根据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把握三个阶段性特征,推动四个转型升级”工作总要求,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在竞赛活动过程中,各主办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结合各自实际,做到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周密安排,形成完善的赛事组织形式,为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社会配合”的技能竞赛格局。
顺义区总工会介绍,在每一次竞赛筹备阶段,都要求各竞赛组委会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文件精神,全面分析竞赛流程,明确以提升职工职业技能水平为目的,针对赛事筹备阶段、竞赛各个阶段以及取证阶段等均要求制定周密的实施计划。在竞赛组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各参赛队伍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统一安排和部署,在信息收集、赛场组织、设备落实、后勤保障、宣传动员、组织培训以及赛场安全等各个环节组织有序、管理到位,认真做好了各项赛务工作和竞赛的服务工作,做到高质量搭建竞赛平台,高标准执行竞赛实施方案要求,高水平参与技能竞赛,为竞赛圆满落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保证各项技能竞赛顺利开展,强化各级工会组织的监督职能,在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方面对主办单位进行督导:一是要建立竞赛组委会定期研讨会制度,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协调和解决。二是要建立竞赛组委会对各参赛单位的监督指导制度,竞赛组委会要认真扎实的开展赛事组织工作,为竞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优质的服务。三是为了确保竞赛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竞赛组委会要制定《赛务人员守则》、《裁判员守则》、《领队须知》、《参赛选手守则》、《赛场规则》、《工作人员须知》以及《监考老师须知》等多项制度,要求竞赛各类参与人员必须按照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
【展望】
今后,顺义区总工会将更加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强化各级工会组织的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吸引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协同推进,努力打造一支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造的职业技能人才队伍。
顺义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区总工会将实施“3+3技能人才计划”,以“一赛一训一基地”为基本方式,本着“试点先行、先易后难”的基本原则,加大对传统人才、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
以技能竞赛为平台,拓展技能人才成长渠道
以北京市职工技协杯、素质工程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活动,建立本区技能竞赛机制,完善竞赛组织模式。
顺义区总工会将指导各级工会组织结合自身发展和行业优势,积极举办各种劳动竞赛,鼓励企业开展紧缺特殊工种的技能大赛,搭建有更为广泛工种参与的技能竞赛大平台。深化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成果,使更多的职工提升技能等级,拓展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空间。
以拓宽培训模式为举措,强化技能人才系统建设
今后,顺义区将针对不同行业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特点,有重点地组织实施技能人才培养项目。
一是针对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为优化培训结构,发挥好工会组织桥梁作用,建立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对应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引导职业院校在进行学制教育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的同时,积极承担企业职工高技能人才培训任务。鼓励企业结合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与职业院校联合制定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吸收学生参与技术攻关。二是根据本区企业、职工的实际培训需求,开展“送技能培训进基层活动”,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发挥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整合行业专家和社会培训资源,加强职工技能培训。
以完善各级工会组织培训制度为着重点,发挥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作用
工会组织要加强社会化实训基地建设,推进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等级认证一体化,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各自的优势,合成新的优势,使培养目标和对象与市场对接。
一是推动企业工会组织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将职工培训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二是加快调整和优化结构、提高层次,推动职工教育向培养高级技能人才(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主的目标迈进。三是要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社会对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