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专题 > 区县 > 正文

文静外表下 藏着一个小宇宙 ——记北京市劳模、大兴区北臧村镇组织部干部周绍爽

2015-11-15 作者:金海鸥 来源:劳动午报


 




■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她,选择扎根乡村 
■拿到外企offer的她,进村当起村官 
■一心服务村民的她,被村民当成自家人 
■年轻敢于创新的她,不断积累能量
文静外表下 藏着一个小宇宙
——记北京市劳模、大兴区北臧村镇组织部干部周绍爽
  “我常常在想,自己的理想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应该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然后把每一项工作都踏踏实实干好?”
  “我内心中渴望进步,现在努力着,等将来有机会了,我就会牢牢抓住,绝对不放走它。我还年轻,这是我的爱好,我想把它写出来。”
  “我现在做的工作微不足道,但是我想尽量做得细致、完善,因为如果我把这套东西建立起来,将来的人使用起来就会很方便,对他们也会有很大的影响与帮助。”
  在“80后”女孩周绍爽文静的外表下,暗藏着一个小宇宙,理想与现实、迷茫与渴望交错。很多时候,她在探索,探索工作的意义,探索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正是在不断地努力中,她逐渐清楚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第一批大学生村官
  2005年底,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北京市开展了大学生村官工作。这在高校引起不小的轰动,很多学生争相报考。当时品学兼优的周绍爽,正忙着奔跑于各类大小招聘会。不久,她便拿到一家外企的offer,工资不低。就在这时,老师找到她,鼓励她报考村官。经过再三思考,性格沉稳的周绍爽最终决定参加考试。最终,她以大兴区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
  2006年7月,毕业后的周绍爽来到大兴区北臧村镇新立村,开始了自己的村官之路。作为北京市第一批大学生村官,一切都充满了探索和未知。周绍爽和其他同龄村官一样,下村前充满了对农村管理的期待。“那时候想的最多的是站在台前,跟村民一起开大会,自己学的工商管理的知识或许可以用得上,带领村民们发家致富。”周绍爽笑了笑说,一脸真诚。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当周绍爽第一次踏上新立村的土地,看到村民们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贫困、各方面素质也都不错的时候,她忽然发现自己当初的想法太天真了。她开始重新调整自己,寻找实现自我价值的突破口。
  写在墙上的名字
  陌生的环境,需要从头开始。刚刚接触农村工作,周绍爽一无所知,她主动找到领导同事,向大家请教办事方式与技巧,听大家给她讲村里的故事。她还主动去村子里和村民聊天,了解情况,并帮着他们解决一些小问题。“他们的手机出了问题,孩子的电脑坏了,我就帮着他们修理,修不好的我也诚实地告诉人家。”周绍爽说。慢慢地,村民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村官开始敞开心扉,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也来找她。
  有一户村民,家里生活条件很苦,唯一的孩子被送去当兵了。在走访党员时,周绍爽来到这个家,狭小的空间和简陋的布置给周绍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想帮助这个家。由于女主人十字绣的功底特别好,而周绍爽大学时的老师正好开了一间十字绣的作坊,于是她试着跟老师联系,为女主人找了份绣十字绣的活儿。这件事,让女主人心存感激。
  有一次,在给困难党员发补贴时,周绍爽又来到她家。偶然间,她发现女主人家的墙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第一行写的是儿子的电话,第二行写的是“村官小周子”的电话,这让周绍爽心里很感动。“村民能把我的名字写在墙上,有什么事能够打电话给我,这让我觉得好有成就感。”满脸笑容的周绍爽告诉记者。
  让档案“活”起来
  在与村干部和村民沟通过程中,周绍爽发现农村的事情远不像自己想的那么简单,曾经对农村管理的想法实在是“太幼稚了”。如何从一名大学生成功转型为为村民干实事的村官,让村干部和村民接受自己,成为刚刚毕业的周绍爽每天想的最多的事情。
  细心的周绍爽发现,村子里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漏洞。于是,她主动找到领导谈了自己的想法: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电子目录,方便信息查找。在领导的支持下,她开始对档案重要性进行分级,规范档案借还程序,将档案信息进行电子归档。从没学过档案管理的周绍爽,遇到不懂的就主动问管理档案的同事,或者自己上网查,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方式。不到3个月,她就将村里近10年的档案材料全部整理归档,并建立了电子目录。她还被领导推荐,为镇里村官普及档案管理知识,规范整个镇的档案管理工作。
  由于做事踏实可靠,周绍爽被借调到信访办,对信访案件进行回复处理,后又被借调到组织部,对村干部人事档案、村后备干部档案进行整理规范。在担任“村官”期间,周绍爽成功推广了村级档案年度规范机制、村级经济合同电子化、流动人口户建档、企业经营台账等制度,并在全镇推广建立了村级档案员队伍制度,为村两委换届、村后备人才选拔等工作提供了参考。
  在让档案“活”起来的同时,周绍爽还积极帮助村里年纪大的干部进行电脑知识的普及。从如何敲字到如何上网,周绍爽一步一步地教,最后,村子里拉了网线,还配置了电脑。村里人大代表选举时,大家开始将选举信息由手工誊录转变为电脑录入,这既节省了工时,又方便了信息统计与查找。
  阳光快乐的笔杆子
  “和你在一起总能看见阳光。”每当周绍爽被同事们如此称赞的时候,脸上总会浮起一层红晕。这个真诚善良的80后女孩,在领导眼里踏实肯干,在同事心里性格好、不懂得拒绝,有什么心事也都愿意和她分享。这在周绍爽看来是对自己的一种认可与鼓励。
  由于在学生时代参与过学生会工作,向来活跃的周绍爽始终怀着一颗积极阳光的心,并积极参与单位的各项活动。演讲、主持、征文、知识竞赛,只要有活动安排,领导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周绍爽,而她也乐在其中,并多次获奖。
  作为一名大学生,周绍爽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写作。在担任村官期间,她把新立村的工作经验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记录下来,向两周一期的《村官动态》投稿,许多稿件受到领导好评。
  如今的周绍爽,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考入镇政府成为了一名科员。但村官的工作经历和习惯始终伴随着她。一有时间,她便会浏览一些网站,搜集党建、干部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信息。同时结合北臧村镇的工作情况,在“互动中国”网站写一些评论,传递正能量。今年一共写了33篇文章,其中4篇被推荐到首页,3篇被市委组织部表扬。
  在网上热议反腐问题时,她结合镇情写了很多关于反腐问题的精彩评论。她说:“这些灵感都来源于工作中的实际。如反腐要用制度管住人,北臧村镇的‘五要五严禁’制度,以及通过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训,以反面教材为镜,让党员干部敬畏法律,敬畏制度。”如今,北臧村镇的所有村都有“两委”承诺,各村还做了“党员路”,把承诺写在墙上,让人民群众监督。正是这些实际有效的改进作风、加强反腐的举措,才让周绍爽有真实的感受去写那些评论,其中《叫停“最牛车补”,让“公车改革走心”》、《祛除“灰色心态”,巩固反腐成果》、《如此生命无愧被点亮》、《如何让村务监督动起来》等多篇评论被推荐到网站首页,并获得市委组织部表扬。
  有同事问:“你把自己搞这么累图什么?”周绍爽用笑容回应。在她内心里,始终在蓄积能量,等待着与机会的不期而遇。因为她更明白自己的心,那就是现在所做的努力,并非外界的强迫,而都是来自内心对理想最原始的执着,所以才会一路向前,却如此恬静。
  □本报记者 金海鸥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