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线干起来的劳模想对职工说点儿啥?
2015-08-14
作者: 张晶
来源:劳动午报
王佩宇:石景山文化馆工作人员
李 婧:石景山法院法官
王晓庆:石景山区住建委住房保障科科长
钟青林:石景山区个体工商户
喜爱音乐的盲人、热心肠的鞋店老板、从老区走出来的住房保障科科长……最近,这些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凑到了一起,原来,他们都是石景山区总工会劳模宣讲团的成员,而他们的目的也只有一个,让更多的人了解劳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些从一线干起来的劳模们谈谈,他们有啥工作心得。
对于未成年案件
功夫多在庭外
王佩宇: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我的同事赵新,他曾多次荣获市级荣誉,他今天不能来到现场,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他是我们馆里的音乐制作师,每天都和我们做着差不多的工作,唯一不同的是,他是一位盲人。在他还很小的时候,他就展现出了过人的音乐才华,虽然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他遇到过不少的挫折,但他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
记得我到文化馆上班的第二天,领导安排我录制一首诗。那是我第一次走进录音室,只见一间不足8平米的小屋里摆满了各式各样、我都叫不出名字的设备。更让我吃惊的,录音师竟然就是赵新。工作时,他操作着这些复杂的设备,动作是那样的娴熟,根本看不出他是位盲人。
在随后和他接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被他的那种执着精神所打动,我觉得在音乐的世界中,他什么都可以看见。
李婧:我是石景山法院的一名法官,主要负责未成年案件,对于这类案件,我的办案原则就是:功夫在庭外。我认为,少年法官的工作既是审判,又不仅仅是就案办案,我要求自己必须对这些失足少年的成长背景、个性特点、思想演变过程进行全面调查,因为只有弄清楚来龙去脉,才能达到最好的挽救效果。
利用休息时间,
帮有困难的人找房源
王晓庆:我生在陕西老区,那里淳朴的民风和革命传统深深地影响着我和我的父老乡亲们。
干上这份工作后,我经常会面对老人、大病、重残等特困家庭和刑满释放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又因政府房源有限,难以满足保障家庭需求时,我就经常利用周末或休息时间,走街串巷,在社会上寻找租赁房源,与他们共渡难关。
八角街道有一户居民,丈夫突患白血病去世,留下没有工作的妻子,和两个正在上大学的女儿,全家靠低保度日,一家三口住在自行车棚内,生活非常艰难,我去了解情况时,正巧看到两个女儿在一张不大的桌子上相对而坐,写着作业,母亲手持一把扇子用力的为女儿扇风解暑,当我看到这情形时,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我及时向领导作了汇报,同时积极与市住保办进行协调沟通。经过努力,我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该家庭配租了廉租房。
挂上“党员摊位”的牌子
鞋店老板像变了个人
钟青林:我是一名普通的个体工商户,我的鞋摊就在石景山区沃尔玛超市北侧的“老山早市”。 2011年6月下旬的一天,老山早市纪总经理交给我一项任务,说石景山区私个协会党总支正在开展“共产党员亮身份经营,岗位创先争优做表率”活动,让我从7月1日开始在鞋摊上挂出“共产党员摊位”的牌子。
老婆说,自打挂上那块牌子以后,我好像变了一个人。过去到厂家进货,好歹看看感觉能卖就行;可如今再去进货,遇到新品牌、新款式,总是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生怕混进来假冒伪劣。对我店经营的品牌,我都索要了质检报告、注册商标和授权委托书,有了这些东西,咱心中有数,卖个踏实。对于那些上门推销的假“名牌”,不管多便宜,我也坚决不要!并婉言谢绝:对不起,走你!
过去只顾忙买卖,可如今有了这块牌子,市场上的大事小事咱更得主动伸把手,像“学雷锋”上街义务服务、宣传贯彻《社会责任行动指南》、挨摊挨户发放宣传手册、地震捐款、慰问困难商户、消防演练……这些活动咱都主动参加从不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