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技能大赛 师生同场竞技打造成长平台
2017-04-12
作者:马超 任洁
来源:劳动午报
4月1日,2017年北京市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电子商务技能”“楼宇自动化系统安装与调试”“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大赛在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南校区举行,来自17所高职和本科院校的40支代表队217名师生参加了当天的比赛。不同于职工职业技能竞赛,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打造了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为参赛学生搭建了相互切磋、比拼技艺的舞台,为指导教师搭建了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平台,实现了技能大赛促学、促教、促改的最终目的。
比赛现场 师生同场竞技
在电子商务技能比赛现场,记者看到,参赛选手们一个个屏住呼吸,端坐在电脑前,面对模拟客服进行回答。只见对话框不停闪烁,往往一名选手要面对数十名顾客回答问题,选手们快速勾选出回答的用语,很快完成回复。
在楼宇自动化系统安装与调试现场,参赛的师生们正忙碌着安装自动化系统,并进行调试。在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赛场,参赛的师生们快速地进行装调,并测试电梯运行状况。
本次电子商务技能比赛在北京赛区历届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规模最大,共有27支参赛队、108名参赛选手参加了比赛。比赛以网店开设装修、网店运营推广、网络客户服务、网店经营分析四个关键任务完成质量以及选手职业素养作为竞赛内容,全面考察选手的商品整合能力、视觉营销能力、网络营销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网店运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高选手利用数据实现精准营销能力。通过比赛,不仅考察了参赛选手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而且全面检验了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同时,赛项对接产业前沿技术,一方面提高了网络营销效率和精准性,减少了企业巨额的试错成本,促进了“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协同育人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大大激发了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积极将赛事转化为成果,促进“互联网+”新业态的形成,提高电子商务高等职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和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两项比赛迄今已连续4届由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承办。今年,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有4所院校的8支参赛队伍、24名参赛选手参加。该赛项以THBAES-3A型楼宇智能化工程实训系统为载体,通过现场操作,考核学生的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安装、接线、编程、调试、运行维护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测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工作效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心理素质等职业素养。通过比赛,既提高了学生在建筑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管理维护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又推动了高职院校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促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推广,培养紧贴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赛项有6支参赛队伍12名参赛选手参加。该赛项以高仿真实物型电梯为载体,通过现场操作,考核参赛选手掌握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的综合能力,如设备安装、线路连接、编程调试、系统测试、故障排查等,同时,考核参赛选手的团队合作能力、工作效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等。通过比赛,既为北京市高职院校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智能电梯新技术的平台,又引领了高职院校机电类、自动化类等相关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同时为社会提供了满足企业需求的电梯机电设备装调与维修的高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领域
建起三级竞赛机制
截至2016年,北京市共有独立设置高等职业院校25所,其中市教委所属高等职业院校5所、其他委办局或总公司所属高等职业院校9所、区县政府所属高等职业院校2所、民办独立设置高职院校9所,此外还有20所普通本科院校以及3个其他机构举办了高职教育。北京高职教育(含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在校生总数达到8.74万人,招生数2.7万人。
据北京市教委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介绍,近年来,北京高职教育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明确了“立足高端,走内涵发展、国际化发展之路”的定位,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硬指标,把社会需求的信息反馈到人才培养环节上,建立起“课、赛、导”三位一体的生涯发展教育体系。
市教委要求各职业院校高度重视技术技能比赛,要将技术技能比赛与加强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倡导高职院校系统构建“基本技能、综合技能、生产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用机制鼓励教师把优质技能竞赛项目转换成系列开放性的实践教学项目,作为常态教学展开,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惠及全体学生,系统培养学生的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的大国工匠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发展情况看,本市高职教育注重竞赛文化建设,技能竞赛经历了从为赛而赛,向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的转变,形成了“校级、市级、国家级”三级技能竞赛机制。
2016年,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比赛设置了13个专业大类35个分赛项比赛;承办了模特、戏曲、音乐表演三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组织贡献奖;242名高职学生组成代表团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夺得一等奖24个(其中一等奖第一名6个,二等奖28个,三等奖33个),获奖总数达到85个,再次创造历史最佳成绩,充分显示出本市职业教育向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方向转型升级的良好效果。
2016年,北京市高职院校取得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获奖数为722项,比2015年多出144项。2013—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北京高职组获得一等奖92个,获奖项目数多年来在全国名列前茅。
2016年,本市高职院校毕业生总数为23879人,比2015年增加608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89%,高出全国毕业生就业率的12%;用人单位满意度为98.76%,比2015年增加1.28%。大部分毕业生综合素养和职业素养较高,创新实践能力较强,就业供需比高。
职业院校
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响应三级技能竞赛机制,在竞赛的引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资料、进实训室、下车间,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每个二级学院都有1项参加人数多、专业领域覆盖面大的精品赛项,面向全校及社会开放,校级竞赛参加人数达到3000人以上,并吸引了外校学生参赛,形成“人人参与、一院一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竞赛文化。2016年,该校学生共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2016年承办北京市技能竞赛项目16项。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把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平台,借助于参加市级职业技能竞赛和学院组织的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月等活动,强化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推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全面提升。为了提高校级职业技能竞赛的质量,学院拿到各专业的竞赛方案后,从设计思路、竞赛核心技能、评分标准等方面进行评审,确保了竞赛水平。仅在竞赛月里就举办了会计技能、营销品牌策划、幼教专业才艺技能等11项专业竞赛,吸引700多名学生参加;学院还组织学生参加市级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包括会计、导游服务(英语导游)、电子商务技能等,获得多个奖项。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隶属于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学院高度重视校企合作,重视技能培养,不断创造条件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近5年来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取得了12个一等奖。该学院举办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旨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落实《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京教计〔2012〕1号)精神,加快推进本市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相关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提升高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
□本报记者 马超 任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