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专题 > 关注 > 正文

春节假期 盼归又恐归 在外乡打拼 想说回家不容易

2017-01-13 作者:王路曼 盛丽 来源:劳动午报

 
   春节,是大家热切期盼、激动不已的节日,但对于很多在外乡打拼的职场人来说,也是个“压力山大”的假期。车票不好买、父母催相亲、红包发到手软、同学会上各种比较…… 这些职场人“不忍”面对的现实,让人感到过节回家真是“痛并快乐着”……日前,本报记者深入基层,采访了多个行业一线职工,了解感受他们即将踏上归途的不同心情,到底是盼归还是恐归呢?
  【调查】
  盼归一族:
  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节我一定会回家的。”25岁的陕西女孩王莹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因为想家,她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着手收拾行李了。
  19岁开始外出打工的王莹在北京一家餐饮企业工作,从最开始的服务员做起,如今的她已经成为该餐饮企业的一名主管了。“前几年因为年纪小,虽然也想家,但更想在外面挣钱。”王莹告诉记者,她已经连续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去年,我打电话给家人说不能回家过年,竟然听到了母亲的哭泣声。”
  王莹说,为了能在北京有个发展,她吃了很多苦,经常因为工作忘记吃饭,忘记跟家人交流。“直到去年7月,我得知最疼我的奶奶过世了,我才意识到,我竟然3个多月没有跟家里人联系了。”王莹感慨地说,“真的错过了,才知道什么是后悔莫及。”
  其实,不回家过年的王莹并不是不想家,她早已深刻体会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除夕夜,看到其他家庭一起吃团圆饭,王莹心里难受极了。
  “今年,我一买到回家的车票,就马上告诉了妈妈,分享这份喜悦。”王莹说,听到母亲电话那头的兴奋,她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只为一顿团圆饭
  36岁的刘建华是一家网络营销公司的中层管理者,自从大学毕业开启北漂生活,今年已经是第11个年头了,“因为工作忙,我只有春节假期还有时间回家。”刘建华告诉记者,他老家在四川与云南交界的一个小山村里,靠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信条,刘建华很早就走出山村,在外读书和工作了。
  刚到北京那几年,刘建华的日子过得很苦,常常吃方便面度日。那段时间,春节假期结束,母亲就会给刘建华带上很多他爱吃的腊肉和酱料,并叮嘱他“好好吃饭”。
  现如今,刘建华在北京买了房,成了家,虽然身上背着上百万的贷款,但日子过得也算舒服。“我在北京的家里什么都有,却因为没有母亲在身边,而少了家的味道。”刘建华告诉记者,辛苦工作了一年,他最盼望的就是回家,跟母亲和家人一起围坐在桌前,吃一顿年夜饭,哪怕只是粗茶淡饭。
  “走出大山的时间长了,我越发想念家乡。”刘建华说,他最爱吃母亲做的腊肉,挂在窗外摇曳着,挑逗着人们的馋虫。“母亲平时不舍得吃,只有我回去,她才举起杆子将腊肉挑下,然后做成美味的佳肴。”
  刘建华的手机里有一张并不太清晰的照片,是他去年春节假期跟母亲的合影,老人笑容朴实,布满老茧的双手拉着儿子的手。“母亲在哪,家就在哪。”刘建华表示,春节回到母亲身边吃顿饭,就是团圆了。
  恐归一族:
  未能“衣锦”怕“还乡”
  “哎,混得不行呗。”面对即将来到的春节,不少漂泊的异乡人还是有些怵头。说到其中缘由,有些人提到在工作上没有做出像样的成绩,让他们不太好意思回家过年。对此,28岁的杨婧很有体会。
  杨婧的家乡在河南,5年前大学毕业后,她便来到北京打拼事业。任职于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她。目前还是一个部门的小职员。“每个月工资拿到手的大约是5000多块。但是还要交房租、水电费,还要吃饭。剩余没多少。”
  虽然打拼多年,但是杨婧的事业还是没有太大的突破。“挣得少不说,主要是每次过年回老家都有点别扭。”虽然收入不多,但是杨婧在来北京打拼的第一年就决定,每个月都要给老家的父母寄钱。
  “其实,寄得也不多,几百元。但是过年还是要多给父母一些。”杨婧介绍,一年中她顶多是在“十一”和春节的时候回趟老家。“路费什么的都需要花钱,每次回家还要带上些给家人的礼物。”
  都说“衣锦还乡”但是这句话却让杨婧倍感压力,“到家看到父母,再想想自己这些年也拼出些什么,真是害怕回家过年。”杨婧说每次,过年时都会到亲戚家串门,还有参加各种同学聚会。这些场合,也让她很恐惧。
  “我的同学现在都还混得不错,有的买房啦,有的开公司。过年聚会的时候,大家说的都是这些话题,但是到我聊的时候,实在是没啥成绩可谈。”杨婧感叹道。
  剩男剩女担心被催婚
  除去工作上的不顺心,会让不少人抵触回家过年。还有相亲、结婚这样的个人问题,也让不少年轻人感到头疼。“没错,一到过年,找对象、结婚都成为聚会上绕不开的话题啦。”李萌抱怨道。
  30岁的李萌来自河北,虽然不是单身,结婚的事情却迟迟没有提到她的日程。“忙啊,各种忙。我和男朋友都时间讨论这个问题。”李萌介绍,自己在一家公司做人力资源。他的男朋友在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工作。“我们两个人已经认识3年啦,按说到我这个岁数,基本上小孩都要一两岁,但我还没结婚。”
  虽然还没有结婚,但是李萌并没有着急这件事。“我不急,但是我爸妈可着急得不成。一回老家,准叨唠这事。过年的时候,说这事的人更多。亲戚同学的总拿这事讨论,都头疼了。”
  担心请假过长岗位被占
  对于过年回家的话题,还有一些人提到担心过长的休假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不便。这几天,来自东北的王颖计划着提前请假的事情。“我们单位是26号开始放假,但是我想提前休几天。家比较远,但是有担心领导不同意。”
  90后王颖去年刚刚参加工作,工作不到一年,所以按照规定没有请年假的资格。“去年我‘十一’都没有回家,还真想爸妈。但是刚工作,还是要多努力。”王颖说,考虑到回家的旅途较远,而且车票也不便宜。她决定在春节前才回老家。
  “但是作为一个新人,领导还是不太希望你早请假,或者是晚到岗。遵守单位的请假规定还是必须的,而且不少人都虎视眈眈地盯着这个岗位。巴不得你惹怒领导,万一这次请假过长,岗位被挤占,可得不偿失啊。”
  事实上,很多行业中都存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情况。虽然职工们都想回家过年,但因为担心工作岗位的问题,回家变成了一个令人纠结的选项。
  【观点】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郑云珍:
  回家是一种放松而不是负担
  面对很多职工反映出来的恐归情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郑云珍表示,“这些只是因为人们对某项内容的强烈抵触情绪下,衍生的负面情绪。经过适当调整是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消除的。”
  郑云珍告诉记者,从家庭中寻找情绪和心理上的放松,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而很多职工因为外界的因素,而无法实现放松心情的目的,反而因为强烈的抵抗情绪,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
  “家,本来应该是人们休息的港湾,切勿受心理和情绪的影响,把回家当成一种负担。”郑云珍说。
  【链接】
  预计春运将运送3.56亿人次
  在2016年春运期间,中国交通运输部披露,为期40天的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超过29.1亿人次,比前年同期增长3.8%。统计数字显示,春运期间,铁路客运量3.26亿人次;道路客运量24.95亿人次;水路客运量4260万人次;民航客运量5140万人次。
  而中国铁路总公司公布的2017年春运方案显示,今年的春运将从1月13日起到2月21日,共40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3.56亿人次,同比增长9.7%。这样的数字不禁让人感慨,春运人潮迁徙之庞大与壮观。
  有相关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始终为节前人口移动的出发地和节后人口移动的主要目标地。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