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专题 > 关注 > 正文

防范电信诈骗如何见招拆招?

2016-09-29 作者:王路曼 陈曦 来源:劳动午报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借助手机、电话、网络等工具从事诈骗活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很多人因此钱财受损失,家庭遭破坏,甚至生命被侵害。大学生或准大学生因诈骗被骗光学费而自杀的新闻更是让人心痛。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打击电信诈骗,但就个人而言,更应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莫让骗子得逞。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些职工,希望他们的经历能对你有所启发。
  骗术1:冒充“老友”或“领导”借钱
  拆招:“熟人”借钱当面给
  “前几天,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号码,对方谎称是朋友换号,结果聊了几句之后就跟我借钱。”说起自己遭遇电信诈骗的“惊喜”,职工刘平至今还觉得后怕。
  陌生号码冒充的朋友是刘平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但因为过去两人关系很好,也曾有经济上的相互帮助,所以对方说借钱,刘平还真以为是朋友遇到了什么困难。“对方想借两万,我当时手里确实有。”刘平说,虽然自己也不太富裕,但对于朋友他还是非常仗义的。
  本来刘平已经打算借钱给对方了,但对方突然又说最近忙,不方便见面,给了刘平一个陌生人的银行卡号,说是把钱打到这个账号里就行。“不见面的话,让我有点犹豫,因为好久不见了,我还想借此机会跟朋友叙叙旧。”刘平苦笑着说,幸好自己坚持见面给钱,否则就完全掉进骗子的陷阱了。
  刘平遭遇电信诈骗不止一次,他告诉记者,还有一次,一个陌生号码冒充与刘平工作有业务关系的某单位领导,要求第二天到办公室谈事情。信以为真的刘平第二天提前半个多小时来到对方单位。
  “我通过之前的电话又联系对方,对方说正在会客,让我等一会。”刘平说,他在单位留下等了一会后,对方又打来电话,“对方说因种种不方便的原因,需要先从我这里借3000元,汇给一个所谓的客户,等客户走了,我去他办公室就可以把钱还给我。”因为有过差点受骗的经历,刘平对于电话对方的话有了怀疑。
  心里盘算了一会,就走进了这位打电话人的单位,问了问前台工作人员,“某某领导在吗?是在会客吗?”前台工作人员告诉刘平,那位领导休假了,没有在单位。意识到可能被骗,刘平将那个号码拉入了“黑名单”,不再理睬对方。
  骗术2: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人员调查唬人
  拆招:遇事多与他人商量
  “几年前,我遇到过一次电话诈骗。对方谎称是西城分局派出所的,我差一点就被骗了,还好我的一位同事及时发现了问题。”回忆起自己曾经遇到的骗局,在国贸工作的“白领”张晓迪坦言:“一不小心就会被骗。”
  张晓迪告诉记者,有一天早晨,她突然接到了一个来自西城分局派出所的电话,那位“警察”说她把银行卡卖给了一个犯罪嫌疑人从中获利,那个人用银行卡洗黑钱,已经被公安机关监控,问她是不是收到电函了。
  “我开始是感到莫名其妙,又很愤怒,就跟他说,‘没有,不可能,我是被陷害的’。‘警察’就问我能不能立刻到西城分局来一趟。可是,我马上要开一个重要会议,我是主持人,确实走不开。‘警察’就说,他只负责把案情告诉我,这件事要交给刑侦大队长,叫我不要挂电话,转接给了大队长。大队长说这个案件涉及国家保密案件,让我对任何人不要提起,还让我找一个没有人的房间,做30分钟的口供。”
  张晓迪告诉记者,一开始,她还有点半信半疑,但是“警察”说出了她的身份证号码和个人信息,而且还主动让她去查他们的来电是不是西城分局的电话。“我确实上网查了,只是当时不冷静,没发现异常。实际上,骗子的电话跟西城分局的电话差了一个0。可是这个时候,我已经很相信‘警察’的话了。他还给我介绍了一位检察官,说可以帮我做资产公正以示清白,就在我按照他们的要求,想到银行去查询以及转账的时候。我的同事发现了我的异样。”
  “我同事看我脸色不好,以为我生病了,我没忍住,就把整件事情告诉了她。她立刻警告我说,这个可能是诈骗。在她的建议下,我平生第一次拨打了110,结果接线员说我遇到的就是骗子,而且提醒说,公检法人员是不会电话通知涉案,也不会把通缉令或逮捕令寄到个人手中的。”张晓迪说。
  骗术3:伪基站冒充运营商或银行客服偷种“木马
  拆招:可疑链接不要随便点”
  “今年3月,我老婆收到了一个冒充10086的诈骗短信,幸亏我们反应及时,要不然,我们今年的积蓄可就转眼就没了。”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职工王磊说。王磊告诉记者,当时,那条短信提示他爱人,有积分即将过期,可兑换人民币几百元,然后他爱人就点开了短信页面里的网络链接,又在网页上输了银行卡号、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密码。之后,爱人打电话问10086,结果10086说这是诈骗短信,提示她赶快把银行卡余额转出来。
  “当时,幸好我也在家,听她打电话,就赶紧问她怎么回事,然后就赶快用手机上的支付宝把我们卡里的余额都提出来,又去银行取款机上把银行卡密码改了。”王磊说,“当时,我以为这事就算完了,结果第二天又说起来,媳妇才告诉我,还让她下载了一个‘移动积分客户端’的软件。那个软件特别难找,而且不是所有的手机管家可以下载,我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定。”
  王磊介绍,后来,他在网上搜索发现,假10086的诈骗短信是骗子用伪基站发的,那个积分客户端软件的功能就是把你收到所有的银行验证码转发走,收到验证码短信,就会转发给骗子,然后骗子就会输入验证码完成交易,然后你接着就会收到交易已完成短信。
  当然,除了冒充运营商发送内含“木马病毒”的软件外,伪基站还可以冒充银行客服等任意号码进行盗取个人信息。还有职工收到类似照片分享的链接,点开后,手机内的通讯录、手机银行等信息就已经在骗子的掌握当中了。
  采访中王磊坦率地说:“我希望用我的亲身经历给大家提个醒,不要点开陌生链接,不要下载不明软件,防止上当受骗。”
  骗术4:中奖类、话费返还类诈骗
  拆招:对天上掉下的“馅饼”不轻信
  都说“贪小便宜吃大亏”,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啤酒厂职工段毅很是深刻。“去年下半年,我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我被某品牌电子产品公司选定为幸运客户,让我限期去领价值5000元的大奖。”段毅说。由于自己的手机和家里的电视等部分电子产品都是该品牌产品,所以对于该公司发邮件给自己也并没有怀疑。
  详细阅读了领奖方式后,段毅发现,奖品将采取邮寄的方式寄到他家中,但段毅需要支付500元的税费和物流费用。“500元的费用相比较5000元的奖品来说,并不算多,我差一点就按对方要求支付了。”段毅告诉记者,由于当时自己不方便去银行汇款,就请同事代劳,可同事听说此事后,还取笑段毅,“天上还真的掉下馅饼砸到你了。”
  听了同事的话,段毅也觉得自己太幸运了,然后就近找到该品牌专卖店询问详情,结果店员告诉他,该公司根本没有推出过此类中奖活动。
  除了类似的中奖信息外,也有职工收到过话费返还活动的信息、免费试用某类产品的信息,可最终这些诱人的“大馅饼”都成了坑人的“大陷阱”。
  “其实,如果我不想着占便宜,也就不会掉进骗子的陷阱了。”事后,段毅跟很多朋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并告诫大家,“天上没有无缘无故掉馅饼的好事。”
  【记者手记】
  少贪心 多核实
  诈骗高一尺 防范高一丈
  采访中,很多职工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被骗遭遇,骗子们的花样繁多,的确让人防不胜防。“有一次,一个冒充朋友给我打电话的骗子,居然连续跟我聊了好几天,差不多完全取得了我的信任,才跟我借钱。”王磊苦笑着说,要不是因为之前关注过类似的防骗信息,他肯定已经掉进骗子的陷阱里了。
  近几年,随着骗术的花样不断翻新,行骗者也越来越有耐心,精准行骗更是让人惊呼“技术含量高”。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不管是哪一种骗术,都抓住了老百姓的某些心理和情绪,比如:遇事慌张、胆小怕事、喜欢贪小便宜、轻信等等。“这些心理和情绪让大家不能理智地面对事情,影响了对于真假的判断。”王磊说,现在回想起来,很多骗术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只是大家没有发现那些漏洞。
  比如,冒充朋友的骗子永远不会主动说出姓名、公检法部门应该现场执法、信用卡透支或异常消费应该到银行柜台办理相关业务……
  “很多骗术往往会利用人们不善于冷静处理突发事件而实施。”段毅说,比如,当你得知亲人或孩子可能遭遇车祸,急需手术费的时候,不能完全相信来电者的话,可以主动联系当事人,或当事人周边的其他人,多打几个电话核实情况,就能辨别真伪。
  的确,多打几个电话,反复核实一下,可能很多骗局就会不攻自破了。少贪心、少好奇可疑链接,也许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采访中,很多职工反复提到了“警惕心”,段毅说:“时时保持一颗警惕之心不仅仅是防范上当受骗的方法和技巧,更能使人们在面对突查事件时,保持冷静。”
  “我们相信,只要防范之心做到位,再高明的骗术也没有地方可以施展。”段毅套用一句谚语“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他将其改成“诈骗高一尺,防范高一丈。”段毅希望更多的职工,可以提高防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让电信诈骗无处遁形。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