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开学新鲜事,家长应该知道
2016-08-30
作者:任洁
来源:劳动午报
一般校学生50%上优质高中;“1+3”试验不中考直升高中;评职称、进修培训向乡村校及其教师倾斜……近两年,教育界进入深化综合改革时期,利好新政一个接一个地发布。又是一个新学年,本报为您梳理一下各学段的新鲜事,家长们为子女选择学校时,不妨结合整体改革政策来考量。同时,贫困高中生家长也不必再为学费问题缩小选择范围了。
【小升初】
新鲜事:就近上一般校 2019年逾50%升优质高中
后天开学,毕业于北京实验二小的夏子衿将坐进鲁迅中学的课堂,开始初一生活。今年小升初,她没有进入示范校,但心情并不失落,因为全家人早已未雨绸缪,把目光瞄准三年后的中考。
作为西城区的普通学校,鲁迅中学今年参加了优质高中“校额到校”招生项目,“录取通知书上明确写着:三年后,四中、八中、北师大实验中学等11所优质高中共给了我们学校46个名额,还有13个‘1+3’项目名额。只要到时候我的中考成绩能达到500分,就有机会进入其中一所名校,不比上示范初中的同学机会少。”夏子衿自豪地说。
今年本市小升初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首次增加登记入学方式,鼓励学生就近就读一般初中。采取这种方式入学的学生,三年后中考成绩达到500分以上,参加校内选拔,综合表现优秀者就可直接获得优质高中的就读机会。市教委确保届时每所一般公办初中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基本均等,比例不低于该校当年具有升学资格人数的50%。
一般初中校的学生增加了进入优质高中的比例,会不会影响到优质初中校的学生?市教委表示,2019年中考,一般初中校学生除了校内选拔以外,还可以参加全区统考;对优质初中校的学生,三年后中考优质高中就读机会同样不减,将通过全区统考获得。整体上保证一般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大幅增加,优质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不减。
此外,本市还实施了乡村学校支持计划,优质高中招生计划进一步向乡村校倾斜,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多接受优质高中学校就读的机会。今年入学的乡村校初一学生,三年后只要中考成绩在530分以上,就能直接进入优质高中就读;中考成绩在500分以上,则有半数机会升入优质高中。贯通培养项目招生政策也向乡村校倾斜。
观点:盼新政让就近入学方式成为常态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赋予一般初中校学生大幅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是希望通过这种政策的传导性,能直接影响小升初甚至幼升小阶段家长的观念,让他们更加认同就近的一般初中校,不必费劲再为孩子奔走择校,从而让就近入学方式成为常态,进一步解决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问题。
鲁迅中学副校长芦妙表示,原来中考时,本校学生要和示范校学生拼分数,而实行登记入学方式后,学生三年后升优质高中,主要靠的是校内排队,大大减轻了学生们的竞争压力。这样的政策是真正的减负,有助于学校拿出更多精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考】
新鲜事:“1+3”试验不中考直升高中
新学年伊始,石景山区学生陈欣怡等10人将收拾行囊,走进北大附中本部,尝鲜不一样的初三生活,他们就是本市“1+3”试验项目的首批受益者。
从2016年起,本市开展了“1+3”培养试验,城六区一般初中校就近入学的学生,可在初二结束后报名参加该试验,进入试验学校,获得优质高中为他们准备的定量名额分配学位,不用参加中考,即可连续完成初三至高三共四年的学习。22所试点校共准备了1955个招生名额,允许项目学生在初三时退出试验。
“1+3”培养试验学校分为两类,一种是市级统筹类学校,包括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北大附中(惠新东街校区)、首师大附中(首师大二附中校区)、北师大实验华夏女中、工美附中和徐悲鸿中学等6所,前3所为优质高中的新校区,面向城六区一般初中校推荐入学,后3所不进行指标分配;另一种是区级普通类学校,包括人大附中翠微学校、化工大学附中、57中、大成学校等16所,这些学校面向本区招生。
记者从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了解到,该校计划招收项目生30人,最终录取10人,其中4人为本校学生,另外6人来自石景山区实验中学。9月开学后,所有项目生将进入北大附中本部学习,初三毕业后,再回到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读高中,少量学生也可以在北大附中高中部继续学习(学籍保留在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
观点:项目第一年 种种顾虑致未录满
与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相似,从录取结果看,多所“1+3”项目校的招生计划都未录满。有媒体统计,仅市级统筹类学校的招生数量就比计划少了360人,全市1955个招生计划并未完成。一所项目校的招生老师分析,这与该项目系第一年实行,很多学校、学生和家长还不够了解,未吃透政策精神有关;加上参与招生的优质高中主要为其新校区,并非本部,吸引力不够,家长也有所顾虑。
【乡村校】
新鲜事:乡村校将出现更多高级职称教师
乡村学校最缺什么?不是硬件资源,而是好老师。《北京市支持乡村学校发展若干意见》从新学年起全面实施,对症下药提出多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办法。在乡村校的课堂上,将出现更多拥有高级职称的本地和支教交流教师。
在职称(职务)评聘方面,意见要求切实向乡村教师倾斜,提高乡村校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乡村小学里教师中高级职称合计不低于75%,乡村中学里教师中高级职称不低于80%;为每所乡村校设置一名市骨干专项指标。
在专业建设方面,意见规定每位乡村教师应参加2-4次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到城六区参加活动的,每人每天给予530元综合补助;支持乡村教师到实验二小、史家小学、三帆中学等城区优质校参加免费跟岗脱产培训,每年两期;直接为乡村校聘请外教,或安排外教培训乡村英语教师,以提升乡村校的英语教学水平。
在福利待遇方面,意见提出义务教育学段招生向乡村教师子女倾斜;为相关区边远地区农村教师提供岗位生活补助;提供周转房房源,帮助乡村教师解决住房困难;每年评选出100名任教满30年、200名任教满20年的优秀乡村教师,给予物质奖励。
在城乡交流方面,鼓励城六区优秀校长教师跨区域到乡村校任职任教1-3年;鼓励各区建立城镇校与乡村校新聘教师对岗交流机制;组织退休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等到乡村学校支教。
观点:扶持乡村教师发展 学生最终受益
据了解,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是国家重要教育决策,也是北京市“十三五”期间的重点教育工作任务之一,已列入政府折子工程。扶持乡村校和教师发展,最终受益的是广大乡村学生。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该意见,是为了落实《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市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北京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和要求,加大对本市乡村学校的支持力度,进一步缩小城乡学校发展水平差距,扩大乡村学校学生的实际获得,提升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让每一名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高中】
新鲜事:贫困高中生免除学杂费
从新学年开始,所有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的贫困生,包括非建档立卡贫困残疾学生的学杂费均被免除,民办学校符合条件的学生也按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学校标准给予补助。
近些年,有关部门密集出台学生资助措施,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普通高中阶段,除了新出台的贫困生免除学杂费外,还有国家助学金,资助面约占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
观点:“不让学生因贫困失学是底线”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荫表示,学生资助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落实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一组组数据表明,国家在制度上实现了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与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应助尽助,“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是我们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