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专题 > 关注 > 正文

如何给外来务工人员可期的未来?工会、社会组织多方合力 做外来务工人员前进路上的“添柴人”

2016-02-04 作者:记者 任洁 马超 通讯员 王琳 来源:

  来到都市工作的异乡人,为了谋生疲于奔命,想提升自己,又苦于人生地不熟,没时间、没精力,经济也不宽裕。此时,工会、社会组织的适时介入,给了他们希望,并通过整合资源,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提升职业、生活技能,解决了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成为他们前进路上的“添柴人”。
  个人故事:怀揣800元闯京城  不断学习实现月薪上万梦想
  河北邯郸人薛龙飞高中毕业后没有再继续读书,从家里拿了800元钱,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当时的他没有一技之长和高学历,初来乍到的他白天要四处奔波找工作,晚上没有固定居所,只能到网吧凑合。
  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他通过劳务外派公司找到一份在食品厂的工作,每天工作12个小时,有时候还会延长工时,干一天活才有一天钱,想休息就没有工钱,更没有保险和公积金。每天经过手中的货物累计达40吨,手指头疼的不能握拳,手上的伤从来没有好过。但是,这样辛苦的工作依然不稳定,进入淡季后工厂开不了工,他就要去劳务市场找活儿。
  薛龙飞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想到继续在工厂打工换来换去都一样,不是手累就是脚累,没有学历和技术在北京很难找到出路。有一次他无意中看到新青年学堂的招募信息,半信半疑地报了名。上课后他发现学堂不仅免费,并且志愿者都是高校的优秀学生,他们态度认真,学业繁忙还来义务讲解,对待学员特别好,讲课时能站在学员的角度,结合自身学习经历,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每次上完课还会说“同学们周末来上课,辛苦了”。他说这简单的一句话体现的不仅是尊重,更多的是用心。
  薛龙飞的数学成绩很好,小老师夸奖他逻辑思维好,可以做软件工程师,受到鼓舞的他动心了,开始学习软件工程师的课程。“是新青年学堂给了我自信,让我有勇气挑战自我,学会坚持。”最终,他考上北师大,现在已经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实现了月薪过万的梦想。
  初来乍到求职几次碰壁  坚持充电当上成考讲师
  崔蕊2009年专科毕业后一人来北京求职,曾去过雍和宫、三元桥等各种人才市场,又网络投递简历,好不容易才找到第一份工作。步入职场,她方知同一岗位的竞争如此激烈,一下子产生危机感。没有实操会计经验,很多单位又嫌她专科学历太低,她想到通过成人高考提升学历。
  受益于免费成考课程,她顺利考入北京大学继续学习。学业有成后,她报名成为免费成考班的高数讲师,帮助更多学员实现大学梦。每次上课前,她都会提前备课,遇到一些难记的公式,她会教学员一些自己记忆公式的小窍门,还会在群里预告下次讲授的内容,让学员做好预习。她还和社工默契配合,了解学员的学习效果,明确还有哪些不足。
  崔蕊感慨,青春易逝,要抓住一切能得到的机会。机会摆在眼前,能不能握在自己手中,全看自己的抉择。人生就是不断地在选择与放弃之间游离,放弃比选择更加沉重,因为你失去了机会成本。
  工会出手:会议室变教室  工地建起农民工业余学校
  项目经理担任校长,项目书记和工会主席担任副校长,安全部、工程部、技术部、机电部和质量部的员工当老师,这就是中建一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天河城项目举办的农民工业余学校,他们利用有限的资源,组成了一支完整的兼职师资队伍。
  在硬件的选择上,项目部用会议室和多媒体教室当成农民工业余学校的学习场地,配备了投影仪、电视等硬件。此外,项目部还针对农民工群体编制了专门的教材。培训内容也有了明确分工,比如项目书记、工会主席张辛培训公司制度、安全措施、饮食卫生等,副总工程师张秀川培训安全交底、技术规程、工程质量要求,安全总监进行上岗、现场安全管理等培训,安全员张志坚培训施工用电、操作技能、职工保护等。
  结合项目部的具体工作,农民工业余学校还制定了年度培训计划,以安全教育为主,年度、月度计划为辅,每月不少于8小时培训,结合其它丰富的活动,使广大农民工学到更多的知识。
  培训完成后效果显著。在绿色施工中,农民工做到了“四清”,即工完场地清,砼、灰浆泵、搅拌机清,当日作业当日清,活完脚下清。他们还做到了“四净”,即操作地点周围整齐干净,各种材料堆底清理干净,门窗、管道、卫生器具上清理干净,现场临建室内、室外干净。
  因为项目部培训农民工工作做得好,去年11月初,天津市建筑业协会专家到中建一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天河城项目,完成了“天津市优秀农民工业校”的验收。
  社会支持:免费成考补习让务工青年圆大学梦
  北京市青春梦想互助协会得到团市委的支持,在全城开展了新青年学堂免费成人高考补习班项目。从几个学员起步,2015年,新青年学堂在全市共开设103个补习班,据不完全统计,仅秋季班招收的学员总数就达到5000多人。
  近日,新青年学堂举办分享会,就如何实现青年人的梦想展开交流,推广成功经验,力图将“求知分享互助奉献”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群。协会秘书长李哲亚表示,很多人怀揣着对大城市的美好憧憬来到北京,他们没有知识,没有“贵人”相助,没有平台,想改变命运非常不易。举办新青年学堂,就是通过志愿者的努力,让在京务工青年生活有尊严、生存有保障、发展有希望,最终帮助外来务工青年圆自己的大学梦,凭借学历和眼界的提升,跳出一世务工的命运。
  主席声音:培训农民工劳资双方都尝到甜头
  中建一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天河城项目工会主席张辛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培训农民工也是如此。
  由于项目部的农民工来自全国各地,有南北差异,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统一标准就显得很重要,这些都需要通过培训来实现。培训中,由于老师都是项目各部门的负责人,对农民工的培训很有针对性。培训时,项目部还把培训内容通过展板展示,放在施工现场,让工人能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
  张辛表示,工人在进场后即接受项目部的文明施工教育,第一印象就树立起严格的管理标准。在施工现场,工完场清、穿戴规范、及时洒水养护避免扬尘;在生活区,床面干净、物品摆放整齐、各种用品归类码放。培训后,工地上不见杂物乱堆放,不见电线随地走,不见剩余灰浆、刨花、废铁丝、短管、钢筋头,不见零散模板、木方、钢管、扎丝、配件、钢筋。
  通过开展培训,项目工期有了保障,结构封顶预计提前40至60天,竣工验收预计提前60至80天,这让企业和农民工都尝到了甜头。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