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冬 户外作业职工盼低温补贴 工会:建议增加“暖”福利和岗位津贴
2016-01-21
作者:王香阑 边磊 周世杰 万玉藻
来源:
随着大寒节气的到来,近日北京室外温度持续保持在零度以下。寒风凛冽,天凝地闭,在这种天气里从事户外工作的职工朋友们是否可获低温补贴?他们的合法权益怎样得到保护?
职工:
从没领过低温补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还有许多职工并没有享受到“暖”福利。
刘继童是一家国企的电焊工,但他的身份却是劳务派遣工。“收入还可以,就是工作环境比较艰苦。”他说,除了零星的活儿在厂房里干,一般都是露天焊接。
“工作时按规定我得穿阻燃服、绝缘鞋,戴专业的绝缘手套和焊帽。企业要求严,安全员经常过来检查,所以我作业时不能穿羽绒服、棉大衣,无论天儿多冷也只能硬着头皮干活,有时蹲一会儿脚和腿就麻了,手也被冻木了,我就赶紧回屋暖和一下,然后再出来接着干。”除了正常的手套、绝缘鞋等劳保用品,企业并未针对冬季发放过御寒用品之类的“暖”福利。记者问刘继童是否有低温补贴,他摇摇头:“没有。我们夏天发过高温补助。您帮我们呼吁一下吧,冬天在室外工作很受罪的,应该给!”
快递员一年四季在室外奔波给客户送包裹,是典型的户外作业人员。见到快递员赵年峰时已是晚上7点多,他告诉记者:“我们每个人都是分片送货的,不管酷暑寒冬,每天都得出来送货,而且还得把100多个快递件送完,否则就扣钱。”
他开的电动三轮车上没有车棚,车把上套着一副厚厚的皮革把套。记者问他:“你车上怎么没有棚子?”“车棚得我们自己花钱安装,公司不管,便宜也得二三百元,这把套才20多块钱。我来的时间不长,还没挣到钱呢。”赵年峰咧着嘴笑了笑。
说起低温补贴,他表示:“我们每月有1000元底薪,然后就是按送件多少拿奖金了,其他什么钱都没有。天气这么冷,给点补贴当然好,若不给,公司能出钱给我们安个车棚、发副保暖防寒的棉手套也行。”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国企和大中型用人单位,在冬季会给户外工作职工提供相应的“暖”福利,但无论企业性质、规模大小,受访职工均表示从未领取过低温补贴。
单位:
希望出台
低温补贴相关政策
不仅在户外工作的职工表示没领过低温补贴,受访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也承认确实没发过这种福利费用。
郑主任是一家测绘设计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该单位有二十多名户外测绘人员,长期从事户外测绘记录、数据采集工作。他告诉记者:“我调到这家单位做人事工作快5年了,从没发放过低温补贴。但员工长期在野外工作很辛苦,所以我们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按时向他们发放野外津贴。尽管没有针对冬季的专项补助,但野外津贴是按天支付的,也算是对他们辛苦工作的一种补偿吧。”
听说记者要采访低温补贴的内容,电焊工刘继童所在的劳务派遣公司外联部负责人周经理痛快地答应了。他说:“在我们公司派遣到用工单位的人员中,有100多人是在户外作业的,比如派到物业公司的保洁员、小区保安员、通信应急维修员、停车场管理员、物流人员等。您说的冬季低温补贴这事,我以前都没听说过,截至目前,我们派出去的100多人中没有一个领到过这种补助。我问过公司熟悉政策法规的同事,他们都说没出台过类似规定。”
“最近这几天实在是太冷了,在室外工作不容易,若国家规定企业需要支付低温补贴,那我们会积极替这些户外职工争取,反正这钱也是要由用工单位出的。但现在要求企业发低温补助师出无名啊,希望政府出台像高温津贴那样的政策,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帮职工争取到更大利益了。”周经理说。
范本:
虽无低温补贴
但可提供暖“福利”
漆黑的清晨,几许星光闪烁。北京环卫集团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机手班班长王仕永已经走出家门去上班。
6点,靠着现场的探照灯,王仕永和同事分别坐入挖掘机、推土机、压实机的驾驶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从东城、西城、朝阳、昌平运送垃圾的车辆源源不断地开进填埋场,和同事们有条不紊地操作着各自的设备。
阿苏卫所处地域空旷,又是风口,原本就比其他地方更冷些。王仕永他们工作的堆体高达30多米,上面的气温比地面更低,风力更大。
“单位发了棉大衣、棉帽子、棉鞋、口罩、棉手套,尽量不让我们冻着。”王仕永说。
“每天早上六点到晚上十一二点,填埋场一直都有人轮流作业,这还不是垃圾高产的时候。”北京环卫集团北京固废处理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负责人韦静说。
8点,当人们匆匆赶往单位时,王仕永和同事们已经在寒冷的空气里工作2个小时了,因为太冷,身体都有些发木。好在堆体下面的平坦处,停有单位准备的休息车辆,大家能轮流到休息车里暖和暖和。
韦静告诉记者,虽然没有发过低温补贴,但是企业在劳动保护、职工福利方面,都对一线职工有所倾斜。比如,注意现场作业车辆暖风系统的维护,一旦出现故障马上检修,以保证车里的温度;为作业和指挥人员提供休息的车辆,方便职工休息。同时,他们还定期为职工发放棉衣、棉鞋、口罩、帽子、防冻霜等物品,如果这些物品有破损,还可以随时更换;食堂24小时为现场作业人员提供热水热饭,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我们自己也会带个保温杯上去,冷了就喝两口热水。公司还为我们安排了宿舍,如果太累就不回家了,在宿舍睡一宿。”王仕永说。
除此之外,一些环卫职工还提到,由于作业环境的现实情况,希望能将这一岗位纳入有毒有害工种,以体现对职工权益的保障。
工会:
建议增加
“暖”福利和岗位津贴
户外作业职工未享受过低温补贴,单位不知是否有相关政策,那么,法律是怎样规定的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副主任褚军花。
她告诉记者,根据《劳动人事部关于边远地区范围的通知》(劳人科局(1983)064号)的规定,将全国边远地区根据地域(如边疆)、自然地理(如高寒)、政治(如民族自治区)、经济(如穷困)等因素共681个县、市大体分为三类地区:其一为边远省界县、穷困山区县;其二为边疆国境县、边疆县(指执行边疆政策的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海拔二千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县;其三为海拔三千米以上的特别高寒县等。根据《机关、事业单位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办法》文件的规定,将海拔四千米以上地区列为第四类。其中第二类至第四类都包含高寒地区。根据劳人科局(1983)064号文件第五条规定,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实施范围、标准等均由国家确定和管理。任何地区、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调整。
在这些地区工作,按照上述文件规定可享受地区津贴。根据《关于调整艰苦边远地区一至三类区标准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75号)文件规定,从2011年7月1日起,一类区月人均120元,二类区月人均210元,三类区月人均350元。在各类区平均标准内,不同职务(岗位)人员适当拉开差距,其中,一类区每月110元至220元,二类区每月195元至360元,三类区每月330元至510元。离休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津贴增加额增加离休费,退休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津贴增加额的85%增加退休费。
褚军花介绍,虽然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关于支付低温补贴的具体政策,但为了保护冬季在户外作业职工的权益,用人单位除了可以像北京环卫集团那样,根据职工意愿提供相应的“暖”福利,还可以参照上述文件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等内容,以岗位津贴的方式,对户外作业的职工给予适当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