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踢得好 二本线也可上北大“校园足球”吸引力可否实质提升?
2016-01-19
作者:任洁
来源:
“北京大学将男子足球纳入2016年高水平运动队招收项目,最多招10人,入选考生的高考成绩达到生源省份二本分数线予以录取。”近日,一篇“足球踢得好 二本线上北大”的报道,让很多家长的心里泛起涟漪。优秀足球运动员有没有升学“绿色通道”?政策倾斜能否增加校园足球的吸引力?师资不足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个案——康庄小学:每周一节足球课
作为北京市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延庆区康庄中心小学从2004年就开展校园足球运动,2009年起在学生中全面普及,每班每周一节足球课,体育课上有15分钟足球训练,还创编了独特的足球课间操,学生的近视率与肥胖率年年下降。
学校每年5月举行校园足球节,组织学生开展班级足球对抗赛;又聘任国家级教练员邓广忠为总教练,著名足球教练金志扬为学校足球顾问。到2013年底,学校形成班级足球队24个,年级足球队12个,校级足球队6个,校队连续7年获得延庆县小学足球联赛冠军,5次获得北京市各项足球赛事冠亚军,“人人能踢球”的校园足球模式得到教育部的认可。
方庄集群:足球项目实行一贯制培养
方庄教育集群不仅实行软硬件、课程、师资等资源的共享,还积极开发贯通小学和初中的生态课程体系,足球项目实行小学到高中的一贯制培养,打通人才培养通道,最大限度地保护有足球特长的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家住方庄的孩子训练足球,参加银潮俱乐部是一条主要渠道,这家俱乐部由北京国安退役球员谢朝阳担任总教练,整合了方庄教育集群的幼儿园和中小学资源,500个孩子常年跟着训练,谢朝阳还是集群龙头校——北京市十八中的足球总教练。俱乐部从幼儿园开始挖掘人才,表现突出的孩子幼升小时可以升入芳星园一小和二小;小升初时以足球特长生身份进入十八中这所市级体育传统校;初中毕业后,走职业道路的可以进入职业俱乐部梯队,想继续读书的就上高中;高中毕业时可以凭借足球特长进入大学或去踢职业联赛。
继2014年成为北京理工大学足球生源基地校后,上个月,十八中又带动方庄教育集群与北航签约,成为北航生源基地校。
家长——孩子踢球 有人欢喜有人忧
踢足球,会不会影响学习?对上大学有帮助吗?家长们对校园足球的看法不一。
李慧的儿子从小喜欢踢球,曾经入选校队,获过区足球联赛冠军。上了初中后,为了儿子中考考出好成绩,她狠心“掐”掉儿子的足球梦,不许他再去球场踢。“男孩子爱玩,一踢起来没个准点回家,影响学习,周末他还要上补习班。再说,球场上难免磕磕碰碰,万一他受伤了怎么办。”即使传来北大清华都招收足球特长生的消息,李慧还是摇摇头,“这条路风险太大,我儿子不是专业运动员那块料,还是老老实实学文化课吧。”
公务员孙女士有一个文静的女儿,体育是孩子的“短板”,学校开了足球课后,小姑娘更加发憷。孙女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学校“颇有微词”,“足球不是人人喜欢的运动,女孩子不爱踢球很正常,学校应该给学生选择权,不能一刀切,我们不指望靠这个加分,别影响体育课成绩就谢天谢地了。”
自己开了一家文化公司的赵庆元则对孩子踢球持支持态度,“听说足球踢得好二本就能上北大,这是高校为足球生开了一条路啊。平时周末我都带儿子去附近球场踢一会,小子挺有灵气,将来如果愿意一直踢,我支持他进校队,给他报个足球班啥的都行。就算没踢出名堂,也能把身体练好了。”
范先生的孩子在八一学校,他说这所学校非常重视综合素质,组织了很多社团、科技竞赛和体育文艺比赛。“孩子踢球只要是正常训练,就不会耽误学习,因为其他学生也要参加各类活动。”
政策——教育部鼓励高校足球队适度扩招
教育部等6部门去年出台文件,提出大力普及足球运动,支持建设2万所左右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5年达到5万所;重点建设200个左右高等学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各级各类学校要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把足球运动作为学校大课间和课外活动内容,组织小学低年级学生参加趣味性足球活动;从小学3年级以上到初高中,要组织班级、年级联赛,到2020年基本建成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体系。 文件中有几句话特别引人注意:畅通优秀足球苗子的成长通道,建立教育、体育和社会相互衔接的人才输送渠道,拓宽校园足球学生运动员进入国家足球后备人才梯队、有关足球职业俱乐部和选派到国外著名足球职业俱乐部的通道。
同时,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允许足球特长生在升学录取时合理流动,获得良好的特长发展环境。研究完善高校高水平足球队招生政策,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和运动队数量。
进展——在京高校对足球项目“开门迎客”
在《关于做好2016年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教育部首次在高校招生中单独强调足球项目,业内认为将对校园足球运动畅通上升通道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记者查询了十余所北京高校高水平运动队2016年招生简章,发现北大、清华、北航、北理工、北科大等高校已把男子足球列入招生项目。清华曾在2011到2014年暂停男子足球项目的特长生招收,2015年恢复,今年继续招收。据清华招生办介绍,获得认定的学生必须通过专业测试,高考分数达到当地一本线下20分予以录取。
北航计划招收11人,签约考生可获得生源省份二本分数线的65%到文化课单独考试合格不等的录取优惠政策;北科大计划招收3到4人,入选者可享受二本线录取的优惠,报名考生须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且高中阶段在省级(含)以上比赛中获得集体项目前六名的主力队员或个人项目前三名;北理工计划招生11人,考生除了要通过基本素质测试和测试比赛外,还要参加与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进行的选拔比赛。
在外地已发布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的大学中,仅有同济大学、湖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零星几所高校计划招收男子足球特长生,数量没有北京高校多。
足球“尖子”将获升学倾斜政策
市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王军表示,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整体综合能力和学习水平较高,而且一些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对学习成绩有一定要求,希望家长支持和鼓励孩子参与足球运动。
2016年,足球和排球将作为选测项目纳入中考体育,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以及掌握程度选择其一。王军透露,市教委会为有天赋、有能力的孩子搭建不断发展和成长的平台,在升学方面会有一定的政策倾斜。
据了解,目前人大附中、十一学校等名校小升初时,均招收足球特长生,为足球“尖子”开辟了升学绿色通道。海淀区表示,将形成以大学为龙头的足球人才培养一条龙体系,通过完善相应招生政策,保证各级校园足球实验学校的优秀足球运动员能够升入上一级校园足球实验学校,打通足球人才上升通道;加强与高校协作,为学校优秀足球运动员考入大学创造条件。
近期,市教委将颁布《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把校园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参与足球项目的积极性。
师资培养——外聘国内外专家缓解师资不足问题
随着校园足球热潮来袭,足球教师数量不足成为学校遇到的难题。为此,教育部要求各地多渠道配足补齐校园足球教师,鼓励专业能力强、思想作风好的足球教练员、裁判员,有足球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和志愿人员担任兼职足球教师;创新用人机制,为退役运动员转岗为足球教师或兼职足球教学创造条件;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建设,鼓励学生主修、辅修足球专项。
教育部还要求各地制定校园足球教师培训计划,着力提升足球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联合行业组织,聘请国内外高水平足球专家培训校园足球教师、教练员、裁判员;选派部分优秀校园足球工作管理人员、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到国外参加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
本市把校园足球的开展重点向远郊区倾斜,向平谷派驻了以国安俱乐部为基础的教学训练团队,又从日本聘请青训教练每月前来教学;延庆与北控足球俱乐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支持校园足球发展。今年,市教委将从阿根廷、荷兰等国家聘请足球教师来京教学。本市还将优先从足球特色学校中遴选师资,输送到法国和英国接受培训。
根据海淀发布的《中小学校园足球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该区将建立70所足球实验校,每所学校都将开设足球相关课程。区教委主任陆云泉表示,海淀将建立储备学科人才库,解决足球师资紧缺的问题。“体育教师大多不是足球专业出身,需要加强相关培训。我们将招聘退役运动员和国外教练,到海淀执教或培训,目标是每所学校至少有1名专兼职结合的足球专业教师。”
2014年到2015年,朝阳区对300多名体育老师进行了足球培训;到2016年,该区所有体育老师都要完成一轮足球培训。
北京市十八中校长管杰介绍,集群主要以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俱乐部的教练,不同成员校学生的训练时间由集群整体调配。去年11月,荷兰的Han Hanekamp主教练和Ralf副教练来到十八中附小,指导学生足球训练,培训体育教师。今年1月起,学校将引进有资质的优秀荷兰教练,对中学校队及附小足球队进行长期的足球教学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