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专题 > 关注 > 正文

就业帮扶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工会助农民工端稳饭碗

2016-01-14 作者:盛丽 闵丹 张晶 来源: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工会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帮扶方面,越来越注重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让他们在获得职业机会之余,还能得到更长久的职业保障。
  248场招聘会
  助万名农村劳动者上岗
  1月8日,全国总工会2016年第一季度新闻通气会上,全总新闻发言人、宣教部部长王晓峰提到,在2015年“就业援助月”期间,全国各级工会组织专场招聘会1万余场,提供免费就业服务700多万人次,跨地区劳务输出105万人,成功介绍就业200多万人次,发放小额贷(借)款2.53亿元,支持引导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
  过去的一年中,北京市总工会在就业援助方面也交出了优异的成绩单。下车就能找工作、“求职地图”送到农民工手中——2015年春节前后,市总工会联合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春风行动”,包括举行各类招聘洽谈会248场、为12.4万人次提供免费服务、跨地区有组织劳务输出956人、为905人提供了创业服务、组织了9600余人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为5200余人提供劳动维权服务和法律援助,1.65万名农村劳动者通过企业吸纳实现就业……
  “可以先登记求职意向,我们通过工会的信息库匹配合适的岗位后推荐给你,不收取任何费用……”2015年“春风行动”期间,北京市总工会职业介绍服务中心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春风行动”大型专场招聘会。此次活动以“提供一个岗位,温暖一个家庭”为主题,力求让每一位求职者沐浴在来自工会大家庭的暖暖春风中。据介绍,每年的春风行动期间,不仅工会工作人员会在招聘和服务现场为农民工进行求职登记,北京市职工服务热线12351也能受理农民工的求职登记。
  “来工会举办的招聘会找工作,我觉得特别放心。”求职者小刘刚来北京不久,想找一份餐厅服务员的工作,她说,由于担心被骗,没敢在网上找工作,偶然得知海淀区职介所举办招聘会的消息后,她满怀希望地来到现场,“投出去3份简历,问题应该不大。”这是记者在海淀区已建工会组织专场招聘会上遇到的一幕,去年,海淀区职介所共举办各类招聘会134场,参会招聘单位共2252家,提供就业岗位60485个,为4000余名像小刘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搭建了就业桥梁。
  此外,去年7月26日海淀区职介所还组织19家用工单位赴内蒙古锡林浩特参加“全国工会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暨京蒙协作促进就业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647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00人,为当地有来京务工意愿的农民工提供了就业机会。
  竞赛培训双管齐下
  让农民工掌握真本事
  王晓峰表示,全国总工会积极参与国家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组织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近70万人次,农民工技术技能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关于国家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在2014年3月19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曾表示,《规划》中以专栏的形式设立了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主要包括五类培训,其中包括开展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一千万人,到2020年使每个农民工都可以得到一次政府补贴的技能培训,基本消除无技能上岗的现象,以及开展在岗农民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到2020年前,每年培训一千万人,使大多数在岗农民工都可以由普工发展为新型技工。
  近年来,工会积极组织农民工参加各种劳动竞赛活动。在第五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两个工种决赛中,农民工占参赛选手的11.18%,其中来自北京的农民工选手吴广磊荣获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冠军,这也是他第一次参加技能大赛。
  “如果没有工会部门组织的这次比赛,我不可能一下子站在这么高的舞台上,非常荣幸,也非常感谢工会提供的这次机会。”2015年12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五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总结大会上,吴广磊在现场获得了全总领导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而说到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不得不提到北京市总工会打造的首都农民工大学生助推计划。
  首都农民工大学生助推计划围绕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对农民工等产业工人的新要求,以首都重点行业的优秀产业工人为培养重点,采取“学历+技能”培养模式,既能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又能夯实农民工队伍的专业理论基础。助推计划共设置建筑工程管理、社会工作、物业管理、酒店管理、艺术设计、工程造价等多个专业。2011年实施以来,助推计划在校生已逾千人。
  “素质的提高不是用金钱可以换来的,只有真正的知识才是自己的。工会开展的助推计划,对我们这些靠手艺吃饭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拿到学历后,我们腰杆更硬了,心也更暖了。”今年40多岁的北京方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职工韩飞云,是首都农民工大学生助推计划的首届学员,他在北京已经打拼20多年了,学习过程中他的出勤率达到100%,考试成绩均在90分以上。在参与首都农民工大学生助推计划的学员中,像韩飞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记者了解到,自2011年实施以来,金隅集团、房地集团、环卫集团、城市排水集团等企业积极输送优秀人才参加助推计划,并通过调整工作时间、给予学习指导、提供奖学金等多种激励扶持措施,为在岗职工创造条件,使他们得以接受专业培训和教育,并在企业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互联网+”新模式
  编织劳务资源关系网
  进入网络时代,工会工作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6.5亿网民,5亿的智能手机用户,其中职工、农民工用户占大多数,这为推动“互联网+”工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职工群众基础,“互联网+”也注定将为工会工作添上有力翅膀。不久前,住总集团推出的旨在让农民工找活儿不再难的应用软件——“匠才汇”就将定位锁定在“互联网+建筑劳务、互联网+农民工”上。
  “一年里我们真正出来打工的时间其实只有10个月,再加上认识的包工头有限,这10个月里又会有几个月的时间是在等活儿,挺无奈的。”来自山东菏泽的农民工薛明说, 他是和几个老乡一起来北京打工的,虽然自认手艺不赖,但是由于人脉有限,经常会遇到“傻等活儿”的情况。
  多年来,住总集团工会一直鼓励职工创新,从1997年开始,就在集团内部开展“9·19知识分子节”(去年更名为“9·19智慧众创节”),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集团各企业的创业创新活动更是风生水起,“匠才汇”APP便是其中之一。
  北京住总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主任肖冬梅说,他们设计“匠才汇”APP的初衷就是让农民工兄弟找人、找活儿不再难。“匠才汇”通过搭建五维的信用体系,编织了一张覆盖劳务资源的关系网,所有的包工头都可以在这上面发布工程信息,农民工则可以从中挑选适合自己的承接项目,之后,双方还可以互相评价,通过这种信息公开的方式,让农民工兄弟不用再傻等着活儿,包工头则不用再发愁有项目找不到人干。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