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游戏取代试卷 小学“快乐考试”能否带来教育提素?
2016-01-13
作者:记者 盛丽 任洁/文 通讯员 刘英侠 朱博/摄
来源:劳动午报

“快乐考试”用新颖的游戏代替了枯燥的试卷。
“快乐考试”在我市多所小学中推行。
在多数人的观念中,考试总是和试卷联系在一起。这种单一考查学习质量的方式,不仅让初入校门的一年级小学生有些畏惧,更让肩负孩子复习任务的家长们痛苦不堪。在人们呼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时候,近些年,一种用新颖的游戏项目代替枯燥死板的考试方法,在本市不少小学中悄然兴起。对此,家长们在称赞的同时,也表示期待“快乐考试”能够得到持续。
期末考试“变身”闯关游戏
闯关游戏、歌舞表演、课本剧展示……与一本正经的一人一桌的闭卷答题的考试形式不同,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在期中、期末等大考中,推行“乐考”方式,学生们笑着玩着就答完了“试卷”。
上周,灯市口小学就举行了这样一场特别的期末考试。考场设置在多功能厅,而考试的形式为各种闯关游戏,涉及英语、语文和数学三门学科。观察考试的题目,发现这其中有用英语读出展板上的图片内容,有看钟表时间,朗诵语文段落等,学生们还可以自选答题顺序。
这样的考试方式,听上去有些像玩儿闹,但学生们进行起来却没有丝毫懈怠。因为大家每过“一道关”,就要在评价表上盖一个章,不同数量的图章代表不同的评价,一共分为“优秀”“真棒”“加油”三种。
“乐考”的方式不仅出现在灯市口小学,革新里小学的英语考试也大同小异——现场俨然一场大联欢,考试形式非常多样,不同年级的内容不同。比如一二年级主要考诵读英语歌谣、答英语算术,三四年级考分组展示英语课本剧、自创英语剧,五六年级考英语歌舞秀、英语演讲等。考官由120余名家长担任,他们接受培训后,会根据孩子们的表现打分,打分结果分年级按照不同比例计入期末英语成绩。
府学优质教育资源带一二年级学生则参与了一场学业展示会,“考场”里放着大大小小的毛绒玩具,拉花、盆景让孩子们一下子放松下来。考试项目包括拼音乐园、汉字乐园、对答成语、英语闯关等,每个学生都要和老师单独交流,既答了题,又锻炼了口才。
有家长点赞:
为孩子减负了
也有家长担心:
考查不全面
提到“快乐考试”这种考试方式,不少家长表示这种新颖的考试方法,让孩子和家长都能体会到短暂的放松。家长王女士的儿子就读于东城区一所小学,去年9月她儿子正式成为一年级的“小豆包”。对孩子教育一向很重视的王女士,为能让孩子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她不仅给儿子报了几个课外辅导班,对于期末考试,她更是绷紧一根弦。
“一年级的小学生,没什么知识点,在我们小时候,都是双百。所以,他怎么期末考试也要考双百吧。”为此,王女士提前两三个月开始制定复习计划,但是让她没想到的是,儿子学校的期末考试采用新方式——乐考。
“这次的期末考试学校没有安排试卷考查,却改为在一种游戏的方式中进行。”王女士边翻看手机边介绍,“你看,这是老师在考试结束后发给家长们的考试场景的照片。”王女士说,“单说这考场上就有很大的变化,布置的有拉花、有玩偶,感觉更像个游乐场。”
除去考场的变化,让王女士印象深刻的还有考试的内容。“不同的科目会有不同的教室来完成考试,学生抽签,然后完成考题。题目也很有游戏性,而且答对后老师会按一个印章。”
对于“乐考”这种考试方式,调查中不少家长表示,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是个不错的衔接方法。“从幼儿园到一年级,孩子虽然年龄只增加一岁,然而他们要面对的环境却有很大区别。”家长王女士表示,“乐考”的方式,让孩子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对学习产生兴趣。“传统的考卷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排斥感,而且家长压力也不小,期末前还要陪着孩子一起温书。”
画自画像、拼七巧板、猜谜语、买文具……虽然“乐考”的方式,比传统的试卷考试少去一些枯燥感。但是在肯定的同时,也有一些人表示,培养孩子学习兴趣要注重连续性。家长刘女士的儿子明年就要上小学,平时她很关注小学教育的问题。提到现在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不再以试卷成绩论英雄,刘女士表示称赞,但提出一些担心。
“通过设置各种闯关游戏来完成期末考试,不仅仅是一种考试方式的改变,也体现着教育观念的变化。”刘女士说,“如果说试卷的考试方式,考查的仅仅是孩子的书写、背诵这些应试能力,但是表达能力却得不到考查。但是‘乐考’却多方位考查孩子的能力。”
虽然“乐考”的优点不少,但是刘女士还是强调衔接性不能轻视。“现在不少小学都在采用‘乐考’的新方式,但是听说也有学校在‘乐考’之外,还会再进行额外的试卷考试。这样一来,不仅没有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反而增加。”
此外,刘女士还提到,“乐考”的方式需要坚持,而不是一时兴起的行为。“学和考要合理衔接,而不能割裂成两个部分。新的考试方式不是终极目标,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采用灵活的方式。这样才能让‘乐考’这样新的考试方式,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教育部门:
“乐考”模式可推广
其实,像设置游戏项目形式的“乐考”已不是新鲜事。2014年11月,北京市教委出台中小学学科改进意见,强调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要求基于课程标准进行学业评价,防止不正确的评价,引导教学超课标“抢跑”。小学阶段禁止统考、统测,只记录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参与社会活动、文体活动等学生成长情况。
为此,东城、海淀等区县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把“乐考”理念与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相结合。府学胡同小学表示,学生的学业展示活动体现了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作为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宽松教育环境的新举措,能够帮助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克服畏惧考试的情绪,把检验学习成果变成一件愉快的事情。
不仅仅是最近出现的“乐考”,其实相关部门对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一直都在关注,并且推进各项政策作为保障。让家长张先生印象深刻的包括2013年8月22日起,教育部新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
据了解,2013年8月22日起《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公开征询意见。同年9月4日,再次公开征求意见。“我记得,在9月4日再次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减少作业。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四至六年级要将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要积极与家长互动,指导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张先生说。
此外,让张先生特别关注的还有规范考试的规定。“意见稿上提到,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2次。考试内容不超出课程标准。教育质量监测不公布学生成绩与排名。在等级评价上,征求意见稿提到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多用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成长。全面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
虽然,对于这个规定,不少人也在热议。但是,人们还表示这样的做法无疑表示相关部门开始重视小学生减负的问题。
“其实,小学教育是一个很关键的阶段。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教育,要重视读、写、算这些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而繁重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很容易让小孩子产生抵触的情绪,所以不管是减负的规定还是‘乐考’都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这种有趣的方式,也是在培养孩子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家长张先生表示。
灯市口小学校长滕亚杰认为,改成“乐考”后,考试更加注重考查学习的过程,以及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能力,不再是简单的几乘几,也不再以一张试卷决定对学生的评价。考查分散到了平时的练习中,并体现在学生的综合评价手册上。考试中学生可以自选等级,没考好的可以降一级再考一遍,家长对这种形式也非常理解和支持。
据了解,“乐考”源于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东城区崇文小学开展的实践,期末时率先在东花市崇文门前门学区的6所小学推广。目前,东城区已把“乐考”覆盖到八大学区65所小学,其他区县学校也推出多种形式的“乐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