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应酬成职场敲门砖“灰色技能”真那么重要吗?
2016-01-08
作者:王路曼 盛丽
来源:劳动午报
提到职业技能,大多数人会给出这样的答案:表达能力、书写能力、执行能力、管理能力。然而,调查中,记者发现,在不少大学生或者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中,还常常聊到这样一个词语——灰色技能。
乍一听“灰色技能”这个词,有些人或许会感到一头雾水。其实,所谓“灰色技能”是指某一些大学生为能找到工作,练习喝酒、唱歌等技能,还指一些企业要求毕业生具备的喝酒、唱歌、搓麻将、打牌等“特殊”的技能,甚至有的用人单位还在招聘中明确提出要招那些会唱歌、能喝酒的求职者。
调查:员工担心遭淘汰 被动学习“灰色技能”
对于掌握“灰色技能”,不少人也表示很无奈,很多人提到,担心不具备某些“灰色技能”会被淘汰或者是失去竞争机会。去年入职的职工小崔,任职于一家私企。虽然月收入不低,但是因为岗位的要求,平时应酬的机会也不少,而这样的工作内容让他有苦说不出。
“一周五天工作日,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晚饭都是和领导在外吃,应付各种饭局。喝酒肯定是免不了的。有时双休日,还要陪着领导唱歌、打球,做些休闲运动。根本没有自己活动的时间,感觉像卖给公司一样。”小崔介绍,没有入职前,他基本上不太会喝酒,但是工作后因为谈生意需要,喝酒便成为一项工作必备的技能。
“开始时,我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辞,但是看到领导的表情,只得硬着头皮一杯接一杯地喝,没办法,这项灰色技能练出来了。”小崔倒着苦水。
记者发现,很多企业在应聘者登记表中会涉及是否有驾照,是否会喝酒等问题。“我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输在没驾照上。”职工小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非常沮丧,他告诉记者,前不久的一次面试中,面试他的经理很明确地告诉他,因为不会开车,他错失了那次上岗机会。
“我应聘的职位是行政助理,又不是司机,有没有驾照应该不影响工作吧?”小刘问招聘单位,但对方的答复是,“你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跟领导一起开车外出等情况,所以具备驾驶技能是必须的。”小刘很无奈,于是现在开始,他一边找工作,一边到驾校学开车。
企业要求“灰色技能”也属无奈之举
“没办法,我们也是工作需要。”王先生是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的人事主管,最近正在招聘销售专员。他告诉记者,对于很多行业来说,在酒桌上谈生意是常有的事情。他说:“能用喝酒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
面对这样的职场潜规则,绝大多数人都表示很无奈。“前几年,我们每个月在外请客吃饭的支出就高达10多万元,陪客户喝酒是家常便饭,没有一点‘灰色技能’能行吗?”王先生回忆,曾经一名业务员用“喝光三杯白酒”为企业争取到了价值60余万元的订单。
当然,对于喝酒就能争取业务的说法,王先生也并不赞同,他无奈地表示,“这是拉近与客户之间感情的有效手段,所以我们需要这项技能。”
“值得庆幸的是,最近几年还好,很多新开发的客户,没有酒桌上谈事的习惯。”王先生苦笑着说,但以前的老客户,还是要定期喝酒招待。
“客户喜欢喝酒,我们只能陪着。”职工潘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说,“本来自己不常喝酒的,可没料到一名客户是个很贪酒的人。”为了加深与客户的感情,潘明逢年过节就邀请客户一起吃饭喝酒,“现在看来,我这个客户更像我的‘酒肉朋友’。”对此潘明也不知道是喜还是忧。
声音:坚持对不良社会风气说“不”
聊到“灰色技能”这个话题,不少人表示不能理解,并且呼吁纠正这种错误的职业导向。“不了解是什么原因,人们总是爱在饭桌上谈生意,仿佛只有大口大口地喝酒,才能显示出职场的诚意。”从事教育工作的王先生说,“我觉着,这种‘灰色技能’不仅对于大学生是个错误的导向,对于整个社会关于职业技能的概念也是个错误的理念。”
不少人表示,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不论是对于学生,还是职场中人都是必备的能力。然而这个能力的掌握需要以正确、健康做为前提。
“我们不应该助长‘灰色技能’背后折射的不良社会风气,要坚持对此说‘不’。”李艳梅是某网络营销公司的人事主管,工作已有10余年,她告诉记者,在初入职场时,她也曾在应聘中被问及是否掌握喝酒、唱歌等“灰色技能”。
“我当时的回答是,不具备,我也不希望沦落到用‘灰色技能’提升身价。”李艳梅说,她在那次应聘后虽然收到了录取通知,但她没有前去报到,因为李艳梅相信,靠“灰色技能”跑业务的企业不会有太美好的前途。
现在,李艳梅每月都要面试很多求职者,她从不询问职工是否具备“灰色技能”,而更鼓励求职者用实力说话。“我相信,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灰色技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时,全社会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更健康的职场环境。”李艳梅说。
“特殊技能”应该是彩色的
“其实我觉得,职场中的技能不仅仅只有灰色的,除了业务技能外,企业中更需要多彩的‘特殊技能’。”职工赵羽墨表示,企业不应该过分想到“灰色技能”,而是应该广泛地发现职工其他的“特殊技能”。
比如,唱歌好听的职工可以在企业文化活动中一展歌喉;掌握某种乐器的职工可以在联欢会上展示和表演;又或者篮球打得好的职工,可以组织企业职工体育活动。“这些特殊技能看似跟业务和企业发展没有太大关系,但只要正确引导,一定能在凝聚职工力量和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赵羽墨笑着说,她相信,丰富多彩的“特殊技能”可以展示职工的个性化,更可以助推企业发展。
学校应注重培养正确就业观
虽然社会环境让很多求职者对于“灰色技能”有所依赖,但对于职场新人的教育一定不能轻视。市民李婷表示,“有的家长本身的职业观念不正确,认为想要在职场打拼吃吃喝喝是个本事,还鼓励孩子这么做。不少家长觉着,让孩子掌握这些‘灰色技能’,是职场的需要,不掌握只能吃亏或者被淘汰。”
怎么才能让大学生在进入职场前,掌握正确的职业技能?对此,人们呼吁相关部门和学校要承担起学生正确职业观的教育责任,加强对毕业生的基础能力培养。同时,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我曾经看到过一项统计,按企业技能需求,员工基本技能排序为理解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其实,大部分企业对于应聘的大学生的职业技能中,更看重潜能,而这种能力的养成,都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帮助和推动。”李婷说,“因此,学校,特别是大学,不能一味地只注重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还要设置关注职业知识、技能、礼仪等相关的课程。并且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让学生在进入职场前,能具备一些技能。”
破解:企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
据了解,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到,企业要和职业学校加强合作,实行多种形式联合办学,开展“订单”培训。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可以单独举办或与高等学校联合举办职业技术学院。
中小企业应依托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职工培训和后备职工培养。企业举办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应积极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此外,决定还提到,职业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实践教学时间,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
工会助力职工学多彩技能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工会服务的深入,工会组织在职工技能培训方面更加多样化。除了职工本职工作的业务培训外,丰富多彩的职工特殊技能培训也在逐步走到职工身边。
前不久,密云县总工会牵头组织的韩语班开课了,来自基层企业的110名职工报名参加培训。“我们为职工学习韩语搭建平台,也是应职工需求,进一步丰富职工的职业技能。” 密云县总工会女工委主任包秀媛说,等15周的学习之后,韩语口语技能将成为这110名职工的新技能。
而北京青岛啤酒三环有限公司工会则非常重视职工活动主持方面的技能,日前,他们刚刚完成了职工主持人大赛,希望通过比赛展示和选拔职工中拥有文化娱乐方面特殊技能的人才,并将为他们提供展示和运用的机会。
类似上述积极健康的特殊技能,在很多企业中都备受欢迎,而工会在其中发挥了不少作用。采访中,一名工会干部诚恳地说,“或许很多特殊技能不能直接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但只要是有益于企业发展的,职工备受欢迎的,我们就一定会继续开展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