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积分落户 北漂职工离京籍还有多远?
2015-12-25
作者:余翠平 闵丹
来源:劳动午报
本月10日,《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北京市政府将根据年度人口调控情况,每年向社会公布落户分数线。这对于居住在北京的众多外地人来说,“京籍”不再那么遥远,对于这项政策,职工有哪些话要说?
职工声音——
高级调酒师:
希望新兴技能人才能获“照顾”
来自江西的高级调酒师晓华在北京已经奋斗五年了,虽然他本次的积分落户社保缴纳年限还不够,但他对这次征求意见稿的建议并不在社保年限上,而是在对技能人才的“加分”政策上。
“我来北京的时间不长,各方面还需要继续提升,但像我们这样的技术型劳动者还是期待在落户政策上有一定加分的,比如在北京、全国或者世界级大赛上获奖的,能给予加分,这也是对优秀人才的一种吸引。”原来,晓华2012年曾经参加过北京市举办的技能大赛,获得了名次但未进入前三,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不仅开阔了眼界,也提升了他在调酒方面的技术水平。
参加完那次大赛后,晓华继续苦练调酒技艺,已经拿到了几个国际认证的调酒师证书,目前已经在北京有了一家自己的工作室。在招徕合作伙伴时,他发现调酒师的流动性特别大,因为社保、户籍等问题,不少调酒师更希望去上海和深圳。
晓华表示,既然北京已经出台“积分落户”的征求意见稿,希望能把更多有用的人才留在北京,应该侧重对技能人才的“照顾”,不局限于传统的技能人才,对于新兴服务业中的技能人才也应当予以考虑,以更好促进首都的发展和建设。
建筑业职工:
积分落户对普通职工只是念想
刘杰(化名)是建筑施工行业的一名管理人员,也是一名资深北漂,来北京10多年,和周围的很多外地同事一样,此次积分落户制的出台,让他们兴奋了很久,积分落户也成为近期同事聚会时必谈的内容。
“在广州、深圳和上海等一线城市中,类似积分落户的政策早已在前两年落地,而北京至今才开始征求意见,在漫长的等待之后,外地人落户北京终于迎来了一线希望。但梳理、阅读后发现,积分落户北京的条件非常严苛,甚至对年龄也做了硬性规定。”
刘杰了解到,在目前的政策设计里,并没有设置固定的落户分数线,而是每年由北京市政府根据年度人口调控情况,公布落户分数线。刚刚公布的北京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北京将严控人口数量,到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而2014年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已有2151.6万人,这意味着未来五年的落户指标会非常有限。
刘杰说,每年北京有那么多优秀的人才,而指标毕竟非常有限,这有限指标是绝对不可能落到普通人头上的,普通人是“攀不上”的,所起的作用也就是让绝大多数北漂有个念想,有个安慰,不可能有普及化的意义和效果。而他个人感觉,积分落户跟目前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定位是不太相符的,毕竟积分落户会吸引更多外地人为留在北京而苦苦熬着,最终只能让北京人越来越多。
劳模观点——
对首都发展有突出贡献者应给予加分
北京市就居住证管理办法和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身为资深北漂的王永,不禁想为管理办法点个赞。
王永来自湖南,如今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品牌联盟(北京)咨询股份公司董事长,顺风车(拼车)发起人 、微微拼车创始人兼董事长,还是2015年北京市劳动模范 。
他说,这些年,关于北京是谁的北京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北京是北京人的北京,就因为外地人多把北京搞乱了,搞脏了。也有人说,北京是全国人民的首都,离开外地人,北京寸步难行,书记市长不也是外地人吗?
“很显然,如果外地人不来北京,北京确实会保持清新的空气,交通也不会堵塞,房价也不会这么高。但如果没有外地人,北京也没法发展,甚至连一些基础的服务也没办法保证。总不能一方面要求外地人给首都服务,一方面又不给外地人必要的尊重和名分吧。”
王永从1996年至今,把人生最美好的20年都献给了北京,他在这里学习工作,在这里创业发展,在这里结婚生子,但很尴尬的是,他至今还不是北京人。
以前,他每年都要去办暂住证,后来是工作居住证,每次办护照还要回老家,十分不便,小孩上学也要四处求人,毫无尊严可言。而与此同时,有关方面早已邀请他以杰出人才的身份移民美国或者香港,之前都被他拒绝了。
“而现在,问题来了,我女儿马上就要初中毕业,将来没有高考资格怎么办?事实上,身边像我这样的朋友不在少数,除了那些早年通过各种渠道已经办理了北京户口的,大都面临小孩上学甚至参加高考的问题,如果实在找不到解决办法,要么回老家,要么就只能考虑移民了。我不知道,这些人的流失,对国家而言会不会是一种损失?”
“可喜的是,积分落户终于出台了,我仔细研读了全文,应该说积分落户的起草者考虑得还是比较全面。”
他说,积分落户指标体系由基础指标和导向指标构成。基础指标包括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教育背景。导向指标包括职住区域、疏解行业就业、创新创业、专业技术职务、纳税、信用记录、守法记录等。应该说,意见设置的标准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但让王永担心的是,类似的综合测评找到的可能是综合素质较高的通才,但是否会漏掉很多北京亟需的特殊人才?
出于对管理办法的基本认同,王永在第一时间给北京市提交了建议,希望对申请人子女连续在北京就学的,申请人获得“北京市劳模”、 “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北京榜样”等市级荣誉的,申请人见义勇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对首都发展有其他突出贡献者给予加分,此外,可以考虑设立评审团制度,对于符合落户条件的人开展公开评审。
调查——
北京实施积分落户政策是一个重大进步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北京积分落户的申请条件,除持有北京市居住证外,申请人还需满足4项基本条件。此外,征求意见稿还明确了积分落户的10项评分指标以及分值,这些指标包括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教育背景、职住区域、疏解行业就业、创新创业、专业技术职务、纳税、信用守法等。
在学者眼里,征求意见稿出台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表示,北京实施积分落户政策是一个重大进步,“把积分制和北京打造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职能定位相结合,有助于实现北京的城市发展定位;把积分制和城六区的人口疏解结合,有助于实现城六区的人口疏解;把积分制和学历、创新相结合,有助于打造北京高精尖的人才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把积分制与北京的人口资源和发展紧密结合,有助于协调人口资源和发展的关系,实现劳动力要素和人口的流动。”
而且积分落户的分数线并非一成不变。征求意见稿显示,北京市政府会根据年度人口调控情况,每年向社会公布落户分数线。北京市有关部门根据申请人积分情况和落户分数线,初步确定年度积分落户人员,并将积分情况向社会公示。
背景——
未来5年内还有148.4万人口发展空间
2005年国务院会议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要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可实际情况却大大超过预期。2014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151.6万人。
在北京人口规模超出原规划后,北京市于今年提出了新的人口控制规模。日前公布的北京“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十三五”期间全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14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51.6万人,这意味着,北京市在未来5年内,还有148.4万人口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