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证明还要困扰我们多久?
2015-12-15
作者:盛丽 王路曼
来源:劳动午报
“奇葩”证明还要困扰我们多久?
官方:消除“中梗阻” 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
孩子上学要出具出生证明、帮年迈父母取钱要出具亲子关系证明……对于各种名目的证明和需要不断跑腿开证明的情况,不少人感到头疼的同时,又表示无可奈何。“办证多、办事难”的现象不仅给人们造成困扰,更不利于创新和发展。对此,相关部门在创新和改进公共服务上不断探索,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调查:相亲需携“单身证明”
34岁的小宋,至今单身,曾多次参加相亲活动。前不久,经过一个朋友介绍,他准备参加一次集体相亲活动。可拿到活动邀请函的那一刻,又让小宋顿时哭笑不得。邀请函上要求,所有参与集体相亲的男女必须携带“单身证明”。
“单身还要证明?如果我不是单身,前来相亲干什么?”小宋苦笑着说,“我没有结婚证,户口本上显示婚姻状况一栏也是空白的,这还不能证明我的单身吗?”
小宋告诉记者,因为听说那个集体相亲活动很规范,且单身男女牵手率非常好,他非常渴望参加这次集体相亲,于是,他打电话到主办方那里咨询。如何开具“单身证明”?
主办方解释,要求开具“单身证明”是为了保证大家的权益,免得有人隐瞒婚姻状况,出现欺诈行为。而“单身证明”只要参与者自己承诺现在是单身状态,并由社区或者单位盖章确认即可。“有单位或社区组织盖章担保,也是多一层保障。”主办方负责人告诉小宋,这种证明在很多社区并不难开,小小的疏通一下就可以了。
可当小宋抱着忐忑的心情,到自己所住小区居委会试一试的时候,却被告知,“社区从来没有开具过这样的证明。”正当小宋为难的时候,有朋友给他出了个主意,“去一些正在营业的小商店,给十块钱,就能帮你盖个章。只要有公章证明你是单身就可以了。”
听了朋友的建议,小宋花了十块钱,在小区门口的个体小商店那里给自己书写的单身证明上盖了章。拿着这样一份“单身证明”,小宋顺利参加了那次集体相亲活动。活动中,小宋携带去的“单身证明”被主办方收走了。
“经历这次开具‘单身证明’,也真是让我哭笑不得。”小宋坦言,且不说开具“单身证明”的确有些荒诞,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居然想办法开具出了这样的证明,而且主办方也认可了这个“有些掺假”的证明。“这有什么意义呢?” 小宋苦笑着说。
手续繁琐办事阻力大
职工林先生半年前买了一套房子,直到上周五,才把所有的手续全办完。“从买房,到过户,再到贷款。半年时间,我跑了无数手续。”林先生回忆起这半年的买房之路,不免叫苦不迭。而最让他头疼的就是开具各种证明。
买房过户前后,关于房产的各种证明且不说,买卖双方的夫妻关系证明,买房无房证明、收入证明等文件就有一大摞。“有的证明要去民政部门办理,有的要去派出所办理,有的要去银行办理。”林先生说,“就这些证明就足足让我跑了三四趟。”
除此之外,在办理公积金贷款阶段,又是各种表格、证明和材料。“相关证明和材料太繁琐了。”林先生苦笑着表示,虽然对于政府部门程序规范,他表示赞同,但过于繁琐的办事流程和材料审批,实在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半年的时间里,林先生每周都要在政府政务大厅、银行、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多个部门和单位之间,奔波两到三次。“把所有手续都跑完了,我也跟着瘦了一大圈。”林先生说,这样大的办事阻力,让他未来十年都不想再买卖房屋了。
声音:期待办事程序简化
今年,媒体曝出的证明 “你妈是你妈'”的报道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事情起源于市民陈先生一家三口准备出境旅游,需要明确一位亲人为紧急联络人,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但是问题却随之出现,这时需要陈先生书面证明他和他母亲是母子关系。但是陈先生在北京的户口簿,只有他本人和老婆孩子的信息,而父母在江西老家的户口簿,早就没有了陈先生的信息。
在陈先生为难之时,有人建议他到其父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可以开这个证明。但是想到为开一个证明要跑上近千公里,陈先生不禁感到头疼更有些恼火:“证明我妈是我妈,怎么就这么不容易?”最终陈先生向旅行社交了60元钱,不需要再去证明他妈就是他妈了。虽然这个难题被解决,但是整个经历让陈先生感到窝火。
证明“你妈是你妈” 听起来是个带有讽刺意味的笑话。然而在调查中,不少人都提到类似荒诞事例并不少见。各种听着很荒唐的证明,让人不仅办起来痛苦,更有些不知所措。
孩子上学要出具出生证明、帮年迈父母取钱要出具亲子关系证明……虽然开具“你妈是你妈”、“你爸是你爸”等奇葩证明,看起来的确显得十分可笑。但细想起来也不免发人深思。
“要求考据各种奇葩证明,明显就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表现。”职工吴燕的话一语中的。她表示,信息共享、简化办事流程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如果我们每个人的身份信息和需要证明的内容都能实现‘一卡通’似的大数据,那就省事多了。”吴燕充满想象力的想法的确成为很多人的期待。“试想一下,如果身份证明信息背后,跟随着亲子关系、婚姻状况、医疗状况、银行信誉等证明信息,就不必出示那么多证明了。只要扫描身份证,一切信息就都可以同步跟进。”吴燕笑着说,“当然,对于自己的这种想法,或许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但事实上,现如今,老百姓对于简化办事程序的期待,显得有些紧迫。“常常听人抱怨政府办事繁琐缓慢,这样的工作效率难免影响政府公信力和政府形象。”吴燕笑着说,咱们老百姓需要的是一个便捷、快速的办事途径。
措施: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
不久前,公安部相关负责人在国办信息公开办召开的座谈会上表示,不断简化出入境证件办理手续,便利群众出行。
对于近期有媒体报道,有公民办理证件中需开具“我妈是我妈”的证明。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证明材料系外方要求提供的,不是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的做法,但公安部门以此事件举一反三,也认真进行排查清理,防止在办理公民出国(境)手续中出现类似问题,近期也将派一些工作组,通过明察暗访等方式进行检查督导,提高出入境服务水平。
怎么才能让人们摆脱开具复杂且没有必要的证明的烦恼?对此,相关部门也在想办法解决中。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相关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办证多、办事难”问题。
《通知》指出,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按照服务便民利民、办事依法依规、信息公开透明、数据开放共享的总体要求,全面梳理公共服务事项,简化优化办事流程,改进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通知》提出六项主要任务:第一,全面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事项目录。要对所有公共服务事项逐项编制办事指南。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等须通过政府网站、宣传手册等形式向社会公开。第二,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原则上一律取消。第三,大力推进办事流程简化优化和服务方式创新。建立健全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并联办理、限时办结等制度,积极推行一站式办理、上门办理、预约办理、自助办理、同城通办、委托代办等服务,消除“中梗阻”,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
第四,加快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涉及公共服务事项的信息互通共享、校验核对。依托“互联网+”,促进办事部门公共服务互相衔接,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从源头上避免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现象。
第五,扎实推进网上办理和网上咨询。凡具备网上办理条件的事项,都要推广实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暂不具备网上办理条件的事项,要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全程在线咨询服务。逐步构建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相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多样化服务。第六,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