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一族:坚守OR离开一道艰难的选择题
2015-12-03
作者:陈曦 王路曼
来源:劳动午报
带着梦想而来,渴望平等竞争机会,
又因无法置办房产、看不到职业发展前景而却步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不仅将隐婚、职场潜规则等推到了热议话题的排行榜上,更是让“漂”在大城市的年轻人受到了持续性的关注。而此前由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社会工委及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社会建设蓝皮书:2015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显示,在北京的外地户籍大学毕业生中,六成被调查者表示未来会离开北京。究竟这些年轻人,为什么选择“漂”在大城市?又为什么为“坚守”还是“离开”而纠结?在异乡,他们遇到了哪些故事?
【为何而来】
开眼界、为梦想年轻人勇做“北漂”
就像“一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记者采访中发现,为何做“北漂”?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答案。
1993年出生的孟雨萱是个小巧玲珑的“川妹子”,火辣的性格让她更容易适应“北漂”生活。现在,她在北京一家网络营销公司做前台。说起来北京的原因,孟雨萱笑着说,“开眼界”。
孟雨萱出生在四川一个偏远的小县城,“好不容易通过高考离开了老家,我就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孟雨萱坦言,跟很多年轻人一样,她对大城市的生活充满期待,所以大专毕业后,眼看着很多同学都选择到大城市闯荡,她心生羡慕,也一路追赶,来到了北京。
“我是怀揣梦想,到北京来的。”说话的薛刚,是一家规划设计公司的规划师,目前手下管理着一个5、6个人的小团队。 他告诉记者, 10年前,他的梦想就是做一名规划师,而这个职业,他觉得在大城市才会有发展前途,所以选择来到北京。
跟很多“北漂”一族一样,他住过地下室,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到处找过工作。为了生存,他还做过与规划完全不搭边的房产中介、理财顾问,甚至是网吧的网管。“虽然很辛苦,但是我觉得那是实现梦想必须付出的艰辛,我乐在其中。”薛刚说。
“我女朋友在北京工作,所以我大学一毕业,没多想,就来了。”来自河南的李根直言,他是因爱才成了“北漂”。
李根介绍说,他与现在的老婆、当时的女朋友在高中是同班同学,两人虽然相识早,但是直到上了大学才确立关系。可惜大学时代,他在长春,女朋友在北京,两个人每天只能通过网络、电话传情。直到毕业后,他直奔北京,才与女朋友团聚,结束了他们的异地恋。
【北漂故事】
“90后”北漂种下梦想种子
“刚来北京的时候,确实有很多地方不习惯。”孟雨萱说,北京的气候环境跟她的家乡四川相比,差异大,而且生活节奏也快了很多,这些都让初来乍到的她很不习惯。“公交和地铁每天人都很多,上下班就跟打仗似的。”她说。
为了省钱,孟雨萱和同学选择在五环以外的一个城中村租房子。这样一来,她每天上下班路上就要花费4个小时。所以,她经常是举着早饭在公交车上吃,到了单位再化妆,整理头发。来北京一年,她逐渐适应了拥挤的公交车和快节奏的生活。“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除此之外,最大的收获就是,接触到了漫画行业。”孟雨萱兴奋地告诉记者。
“从小,我就喜欢画画,我觉得画笔特别神奇,画画这件事也特别美好。我一直没有机会在绘画方面进行专业学习。来北京后,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我认识了一个做漫画行业的朋友小冉,她把我带进了漫画的世界。”孟雨萱兴奋地说。
经过朋友的介绍,孟雨萱深深的爱上了漫画,并决心开始进行专业学习。现在,她除了每天上班工作外,一有空就看书学习,了解有关漫画的相关知识。周末,还报班学习漫画绘画。
“我常把北京的生活状态比喻成‘打仗’,而自己则是一个好斗的勇士。”孟雨萱告诉记者,虽然,她是抱着开眼界的心态来到北京,但是北京却让她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如果不是来到北京,我或许永远都接触不到漫画行业。”孟雨萱边想边说,“我现在的工作还跟漫画不沾边,但我相信,在北京这座包容的城市里,我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梦想之路。”
资深北漂享受奋斗状态
“在北京打拼了十年,工作方面,老板对我还算重视,工资薪酬也算丰厚。而我的生活,也基本进入了正轨。”薛刚介绍说,除了每年定期要回东北老家看望父母,去湖南看望岳父岳母,薛刚和爱人的全部生活都在北京。
“我常回想,如果在初来北京的那段艰辛的日子里,我放弃了,可能我就将成为北京的一个过客。”薛刚说,来北京第二年的年底,很多当初结伴前来的同学和朋友都跟北京说“再见”,返回了老家。而他因为不想放弃自己的梦想,而留了下来。
正是那一年,薛刚彻底摆脱了那些用来“糊口”的工作,开始做他最爱的专业——产业规划与设计。随着工作的稳定,在来北京的第三年,他也遇到了爱情。“从交往到结婚,五年多的时间里,我和爱人都是在租住的房子里生活。”薛刚笑着说,虽然房子在这五年里变得越来越大,但他和爱人总是找不到家的感觉。
直到两年前,女儿“甜甜”降生了,薛刚和爱人才最终下定决心,在北京买套房子。“虽然房子地处五环外,面积也不大,是套只有60多平米的小两居,但是,我们很满足。”说起爱女和家庭,薛刚脸上满是幸福。“我们买的期房,去年刚刚入住,感觉很温馨。说起来,我们已经在北京安家了。”
现在,虽然高额的房贷让薛刚节衣缩食,还经常加班,但说起房贷的压力,薛刚仅是浅浅一笑。“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劝我,说很多二线城市也急缺像我这样的规划设计人才,但我想告诉他们,‘北漂’在我心中,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形容词,形容像我一样在北京坚持奋斗的状态。”薛刚说。
创业北漂公平竞争好起点
为爱成为“北漂”的李根,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到北京后,没多久就在一家广电行业的公司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当时挺高兴的,可是,一次,公司举办内部培训会,我才知道,那年公司招了31个新人,我是唯一的本科生,而我的同事们学历最低的也是研究生。”李根坦言,获知这一情况后,他倍感压力。恰好这时,大学毕业设计的导师推荐他到韩国深造,于是他到韩国读研,学习三维显示专业。
“在韩国学习期间,我的成绩不错,发表了好几篇专业论文,也得到了导师的器重,希望我留下继续读博士,但我的想法是,三维显示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理论性较强,而我更喜欢做工程性的东西。况且,女朋友也期盼我早点回来。”李根介绍说。
回到北京,李根先后在几家知名移动通讯、互联网企业工作过,专业技术也越发纯熟。随着“大众创业”这一浪潮的涌动,他也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首先,我觉得我的技术比较牛,当时的公司限制了我的发展,如果是我自己做,一定能做出更好的产品,另外一方面就是经济上的考虑。”李根表示,北漂多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他都觉得能够克服,只是,老婆跟着吃苦,他很心疼,希望给老婆更好的生活,但是如果靠给别人打工,他的愿望可能很久才能实现。所以经过一年的准备,今年他正式离职,开始了创业,方向还是他熟悉的三维扫描。
“虽然,创业肯定会遇到很多难题,但是对于我这样,没有背景、又想做事的人来说,北京有很多的机会,而且大家都是公平竞争,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李根自信地说。
【何去何从】
扎根还是离开是道艰难的选择题
“北漂”的日子艰苦,采访中,很多“北漂”承认,希望通过努力,扎根这个城市,结束“北漂”生活。
“北京的房价这么贵,所以我觉得,想在北京稳定下来,不一定非要买得起房子,但是一定要有个固定的住处,而且得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爱人,那样才会有安全感。”来自安徽,现在在北京一家文化公司从事行政工作的李青表示。
跟李青想法相同,薛刚笑着说,十年前,他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闯荡。十年后,他跟一个湖南女孩成了家,拥有一个两岁的女儿和一个60多平方米的小家。不知道这十年的北漂生活,到现在算不算就扎下根了。“现在,北京有我的爱人、孩子,还有我们的房子。北京已经让我有了家的归属感。”
其实,跟决心扎根北京的人群不同,有人选择离开,来结束“北漂”生活。来自河北张家口的王小雅就是其中一位。
“大城市虽然好,可并不适合所有人。”王小雅告诉记者,跟很多对大城市抱有好奇心的年轻人一样,高中毕业后,她就来到北京打工。“我学历低,但是喜欢打扮,最后在西城区一家服装批发市场找到了工作。每天就是看摊,给外地客户发货。说实话,我们的工作环境并不好,嘈杂、吵闹,而且工资也不多,仅够每个月的吃穿和租房。在那待了3年,我发现,我跟刚来的时候相比,没啥区别。要说北京大,新鲜事物多,那是肯定的,但是生活的压力也很大。像我这样,长期混在北京,就是浪费自己的青春,倒不如回到家乡,重新开始。”
现在的王小雅,已经是张家口当地一家知名旅行社的主力导游了。“当初,我一遍一遍地说服自己,必须离开北京。现在看来,我的决定太正确了。其实,人生到处是舞台,在哪都能活的精彩。现在,我特别期待冬奥会,如果能为外国运动员服务,我一定好好给他们介绍介绍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