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专题 > 关注 > 正文

工资协商能带来什么?

2014-05-28 作者:记者 赵新政/文 通讯员 沈新立/摄 来源:劳动午报


 

■因地区、企业和认识的不同,各单位落实协商制度的情况千差万别
  ■一个地区有农村、有集镇,有企业、有门店,推进协商要用不同方法
  ■企业在协商、门店在协商、行业在协商,协商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

  工资集体协商是市场经济国家解决企业工资问题的一个通行的做法。与有些单位将工资协商拒之门外不同,近年来,昌平区百善镇总工会在当地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让工资协商进工厂、进车间、进班组,还让工资协商进村庄、进门店,其结果是在当地逐渐形成一种企业创收靠协商、员工调薪靠协商、劳资关系稳定靠协商、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靠协商的局面,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实地探访
  薪酬增减摒弃“一言堂”
  劳资共决带来产兴业旺
  5月21日,记者在昌平区百善镇采访时发现,当地有两家企业的工会主席在为职工子女入学问题奔波。
  “你们为什么这么关心职工的家事?”记者问。“这个小伙子是外地人,是业务骨干,我得把他留下。”百善印刷厂工会主席李红叶说。
  百善镇总工会副主席丁志京说:“这些年的工资集体协商,职工工资上去了,企业效益增加了,企业、工会都不再为如何解决劳资纠纷等事情操心了。现在做这些事,看似题外话,实际上它也直接牵涉到职工利益。”
  “我是2009年入厂的普工,开始时什么都不会,公司给我2000来元工资。这几年,公司工会每年都按技术水平、工作业绩、企业效益增长水平,和我们一起商量着怎么涨工资、涨多少。现在,由于我有了焊工本,工资一下子增加到4000多元,超过其他哥们一大截儿。”北京科林之星科技公司员工李中国说:“我是黑龙江人。公司工会谢国华主席帮我把孩子安排到百善上学后,我现在工作更安心了。”
  “没有工资集体协商时,你们也有工资增长机制,职工照样能增加工资。后来,为什么不用了?”记者问。“我们之前用的是工龄工资增长机制。但这种机制有很多弊端,有鼓励职工混年头的嫌疑。”谢国华说,“由于它不利于长远发展,我们一直想改变它。”
  “2002年成立工会后,我们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总经理郑福生先让工会征求职工意见,按公司营业额、销售额提出工资增长的比例。”谢国华说,“座谈中,职工们根据同行业、同工种的先进水平套算自己的工资,最后提出一个增资方案。可能是幅度高了,郑总当时不想接受。”
  “可是,第三天,郑总就答复可以按销售额的10%递增工资。”谢国华说,“这个消息让大家很振奋,并使大家切实看到了企业与员工是同呼吸共命运、共进退的。当然了,职工觉得企业是个家了,就会处处为企业着想。在节约材料的同时,会在相同时间里干出更多的活儿来。”
  “由于技术技能、工作效率与个人工资挂钩,工资收入又年年协商年年提升,大家干活儿和学技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谢国华说,“目前,工人的收入普遍从2000元左右上升到4000多元,活儿多时拿五六千元很正常。”
  “由于摒弃了工资增长机制中的资方老板‘一言堂’现象,虽然增加工资加大了企业成本,但企业的信誉和效益会更为突出。”谢国华说,“因为我们供货及时、技术过硬、质量有保证,像清华同方这样的大公司都找我们合作。我们的产品在酒仙桥、卢沟桥、清河等污水处理厂中被广泛使用,市场越做越大。”
  丁志京告诉记者,目前全镇基层工会已涵盖单位752家,会员达到6290人。在协商方面,不仅实现了镇域内全覆盖,还出了一大批典型企业。其中,广灵公司还被评为市级先进。

  恪守行业工资协定
  效益差不减员不降薪
  “涨不涨钱由老板定,完全看老板高兴不高兴。员工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一旦员工产生企业好不好与我没关系,这个企业就该糟了!”丁志京说,“要说一个企业自生自灭是市场经济竞争的规律,但站在全局或行业管理的角度,能挽救一批或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决不是坏事。”
  “全镇现在有两大行业,其中,家具行业有家具厂、门窗厂60多家,印刷行业有28家企业。它们目前协商成功的工资增长幅度是:家具业按销售额的10-11%递增,印刷业按9%的营业额递增。”丁志京说,“如果遇到某个企业的工会主席在老板跟前说话不灵,镇总工会就出面把他们叫到一块儿谈话,查原因、找方案,最终落实集体协议成果。”
  说起工资协商的重要性,百善印刷厂工会主席李红叶说:“我们厂是老厂,1982年建厂至今30多年了。全厂180多人,97%是百善村的人。厂里人数最多的时候是340多人,那时需要大量的排字工人。自从有了北大方正系统,解放了大量生产力,用工人数明显减少,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效率提高了,工资当然得跟着涨呀!从这个月开始,我们计划按18%给职工涨工资。”    记者问:“这是工资协商的结果吗?”“肯定是。首先根据行业标准协商,然后根据本企业情况再次协商。”李红叶说。
  李红叶说:“在百善卖菜一个村的销量能抵上跑10个村的销量。在百善村天天有市场,而其他村几天才有一个集。如果没有企业、如果没有工资,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我的父亲就是厂里的工会主席,老板和职工都是乡里乡亲,如何正确处理劳资关系,如何保证企业快速发展?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直是他们老一代人琢磨的问题。”李红叶说,“看到他们让职工腰包越来越鼓,企业效益越来越好,我理解了其中的要义。2000年当选工会主席后,我天天想的就是如何让企业增效,员工增收。”
  李红叶说:“有协议做保证,职工只要干得好就能涨工资。虽然这几年印刷行业效益不好,但我们面对挑战不减员、不降薪、不差钱,职工工资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态势。各项福利、补贴也要及时足额发放。”

  区域工资协议当标杆
  化业主矛盾解就业难题
  “当前,社会上仍有一些误解,以为工资协商就是涨工资,其实不是。实际上是劳资双方沟通的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企业能了解职工的意愿,职工也能了解企业的情况。对企业和职工都是有好处的。”
  丁志京说:“在做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时,我们发现部分企业工资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增效不加薪,同一个村内各企业用工标准不同,各企业在用工旺季互挖人员等问题。”
  对此,百善村联合工会主席、村党支部副书记梁立山有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在农村建工会的原因,往根上找还得说是由于工资待遇、工资纠纷引起的。”梁立山说,“前几年,我们村有几个纸盒厂的女主人,为招工对骂起来。因为,用工紧时,你给1500元,他给1600元,还有人给1700元。这样转来转去,谁也没招到人。结果又耽误了生产。”
  “影响生产挣不到钱,这家说是那家使绊子搅黄了他的招工计划,那家又说是他家故意出高价儿把自己好不容易招来的工人挖走了。”梁立山说。
  “可是,老这样做也不是事儿呀!行业协会就叫这几个厂的负责人凑到一起开会。遇到开会不来的,就不给他的厂子年检证书上签字盖章。”
  后来,村里成立了工会,专门管理10人以下小微企业。“工会就是调和工厂与工人之间的关系。”梁立山说,“一听说可以搞工资集体协商,我就把全村糊纸盒的、修自行车的、卖二手房的都召集过来,让大家共同商量一个全村统一的工资标准,这也算是最初的区域性工资标准吧。”
  “这一招儿还挺好用。可能与市场结合得比较好吧,一开始工资定多少,我们都不说话,让老板跟工人谈去。谈低了没人来,谈高了老板不愿出,这样就取个中间值定下来。”梁立山说,“现在,我们村几个纸盒厂的钱,差不多定在2300元上下,修自行车、卖二手房的在2200元左右。”
  “小企业流动性大,说走就走,说来就来。对于新进来的企业,它也要遵守约定吗?”记者问。“当然要遵守了。一个区域的工资协议,反映的就是这个区域、这个村庄的实际情况,在职工收入、生活成本等方面,同一个区域是趋同的。所以,新进企业都要按这个标准来。”梁立山说。
  记者在上东廓村、东沙屯村、牛坊圈村听到和看到的情况与百善村基本一致。全镇13个村建立13个联合工会后,大家都认为,工资集体协商后,老板之间不再为招人吵架生气了,工人们也不来回来去跳槽了。随之而来的是,用工相对稳定,企业与企业、职工与职工之间比技艺、学技术的多了。

  对话工会
  工资协商应有理、有利、有节
  记者:工会在为职工和企业服务过程中要一手托两家,您认为在工资集体协商中如何体现?
  丁志京:职工是企业发展的支撑,要让职工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工资集体协商必不可少。
  近些年不时会冒出“用工荒”,不能说与资本习惯了“一言堂”、不习惯在劳资对话的平台上通过谈判实现利益共赢没关系。这种“不习惯”让职工的劳动所得由老板一个人说了算,必然造成员工没有归属感。从而也造成一线员工辞职率高、无序流动频繁,无益于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另外,少数企业并没有兑现或者变相不兑现最低工资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用工单位通过搞变通,将加班加点工资、津贴补贴和福利待遇相加,看似是达到或超过了最低工资标准,实际上是远远未达到最低工资的。
  而工资协商恰好搭建了劳资对话的平台,并且是在深层次上的交流。在这种情形下的互动、沟通、以诚相待,不仅可以化解误会,还可以起到凝聚人心、汇集智慧的作用。如果是这样,首先得利的是企业,同时,职工也受益。
  记者:您对工资集体协商的感受是什么?
  丁志京:要成功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健全的法律保障是基础,任何一份工资协议,都是劳动法规在企业内细化、量化的结果。因此,政策法律必须要有很强的操作性。
  工资协商要与工会参与民主管理结合起来,利用联席会等机会收集、归纳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平均工资、企业工资指导线、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等数据,协商时要有理、有利、有节,既坚持原则、据理力争,又有进有退,适当妥协。当然,这需要一个敢于和善于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会领导班子。工会组织要理直气壮的突出维权职能,取得职工的信任和支持。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