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维权 > 说法 > 正文

大数据解读2015劳动人事争议发展态势 十大法律风险引发劳资双方关注

2016-02-05 作者:屈斌 闵丹 来源: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此后,北京各级法院、仲裁机构纷纷发布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官方权威数据。同时,随着近年来专业法律数据库的迅速发展,他们通过监测大量权威信息源,整合大量专业的法律信息,加工、整理也得出许多有价值的结论。
  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对权威数据、典型案例的分析,对提示用人单位合法用工,指导劳动者正当维权、引导法律工作者提供恰当的法律服务等方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年终岁末之际,我们通过法律数据库的专业人士和劳动人事方面的专业律师,向大家从大数据的角度解读2015年北京市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发展的态势,通过他们的不同身份和角度,为大家在实践中提供参考。
  劳动人事法律关注度陡增
  劳务派遣等问题备受关注
  律商联讯中国内容部总监徐方介绍,他们通过对超过300万基础法律数据的加工和归类,从而进行大数据的分析工作。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对劳动人事法律问题极为关注。在律商网划分的33个法律领域之中,劳动人事法的使用频率排在第三。而对2015年全部客户检索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再次印证劳动法是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都排在搜索热词的前十。
  另外,从律商网发布的专业法律文章的评论,可以看出律师和企业等各方的关注重点。在2700多篇劳动法领域评论文章中,涉及“劳动关系”、“解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薪酬福利与税”、“社保”等主题的文章的总阅读量都排位靠前。根据企业对律师的提问主题进行归类,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和离职问题的受关注程度排在前三。
  在劳动人事法律方面,2015年受关注程度较高的具体法律话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劳务派遣”问题,尤其是劳务派遣协议期限、争议处理等方面问题的备受关注。另一个就是计划生育、产假等方面的问题。随着近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不断调整,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的相关实际操作也在不断调整。比如,2015年12月27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订正式通过,立刻有人关注“产假尚未休完,符合旧法奖励假的员工产假天数目前如何确认”等这样的问题。
  此外,具有行业特点的劳动争议、高管的劳动关系问题,也都成为劳动人事法律领域关注的重点。从数据分析得出的这些现象中,可以归结出劳动人事管理者的期望,比如对于新规定的解读与适用表现出强烈需求,比如企业对于如何很好的将法律规定通过人事管理进行落地还需要更多的指引。
  律师参与诉讼效果显著
  新型诉求暴露尖锐矛盾
  北京市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专业委员会从各级法院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发布的文书中进行数据分析,也发现了许多现象。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郝云峰介绍,统计显示,在只有一方当事人请律师的案例中,请律师的当事人的平均胜诉率是66.2%,比50%的基准值高出16.2%。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中,请律师的当事人的胜诉率53%。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程序的特殊性,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前置的强制劳动仲裁程序,在对仲裁结果不服而提起的劳动人事争议诉讼中请律师的当事人中仲裁败诉方要多于胜诉方,因此比50%高出3个百分点已经能说明问题了。
  此外,通过总结分析,相比于传统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近一年多来新类型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数量有所增加,当事人的诉求更加广泛。新的劳动人事争议主要集中在利用关联公司规避经济补偿责任、滥用竞业限制条款约束劳动者、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排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由于劳动者举证能力处于弱势,很多情况下无法举出关系到案件事实认定的关键性证据,劳资双方往往矛盾尖锐,导致案件调解难度比较大,最终会通过诉讼由法院作出判决。
  点评2015年劳动人事争议
  十大风险预防点
  根据北京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在2015年发布的6万余件案例分析整理,北京市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专业委员会的律师遴选出当前时期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均十分关注的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涉及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确认劳动关系、工伤待遇赔偿等类型,并提出以下十大风险预防点。(如图所示)
  此外,结合当前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现实情况,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也将呈现以下新趋势:
  1.新类型案件增加,当事人诉求更广泛。区别于传统的由签订或履行书面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人事争议,新类型劳动人事争议主要集中在利用关联公司规避经济补偿责任、滥用竞业限制条款约束劳动者、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排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劳动者的诉求也涉及追讨薪资、解除劳动关系、工伤认定、企业改制遗留问题等多方面。
  2.诉讼主体多样化,群体性诉讼上升。以往发生劳动人事争议较多的用人单位多为私企、民企,现在国企、外企等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频发,劳动者亦从普通劳动者扩大到企业人力主管、高级管理人员、公司股东等。
  3.劳动者举证弱势,案件调解难度大。在举证能力上,劳动者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很多情况下无法举出关系案件事实认定的关键性证据,如劳动合同、考勤记录、加班证据等。由于劳动人事争议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劳资双方往往矛盾尖锐,对抗激烈,导致该类案件调解难度较大。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