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维权 > 说法 > 正文

救助尘肺病人需要从制度层面解决——解读《中国尘肺病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2015)》

2015-12-11 作者:屈斌 来源:

 
  在最近热播的电影《山河故人》中,有这样一段情节令人十分难忘。煤矿工人梁子在煤矿打工,在检查中发现肺部有严重的疾病。然而,仍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这种疾病就是尘肺。
  虽然,近年来我国一些在生产环境中存在高粉尘并危害工人健康的企业已经关闭,但高粉尘作业并没有完全停止。还有一些工人,在过去的工作中已经患上了尘肺,当时也没有及时得到确诊。据国家卫计委近日发布的《2014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显示,我国去年共报告职业病29972例,其中尘肺病占89.66%。
  从今年5月开始,公益组织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大爱清尘基金召集全国各地200多名各地志愿者,调研了近2000名尘肺病农民工的生存现状,通过调研,为推动尘肺病人救助困境的解决寻求途径。历时半年多,这份《中国尘肺病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2015)》终于发布。值此,本报记者通过介绍这份报告的有关内容,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尘肺,呼吁人们尽力所能及之力推动解决尘肺病人救助难的问题。
  【探因】仍有很多人不知尘肺病的危害
  这次调查中,工作人员探访了近2000名尘肺病农民工以及已去世尘肺病农民工的家属。通过询问尘肺病农民工务工经历中的有关问题,调查发现,造成农民工罹患尘肺的原因主要包括预防不足和监管缺失两方面。
  长时间的高粉尘工作是他们患尘肺病的直接原因,而他们之所以选择从事高粉尘工作,有69%的农民工认为该行业收入高、进入门槛低、容易上手,而在农村中,他们又缺乏谋生渠道,每天300元以上的高收入对于在农村中缺乏职业技术的农民工来说,足以令他们铤而走险。
  而对高粉尘的工作环境,只有21.8%的人表示清楚这会危害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其余78.2%的农民工均对高粉尘的危害不清楚或者完全不知道。此外,由于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使得他们对工作环境缺乏判断,也限制了他们的择业范围,有的人即使清楚危害也不得已而从之。
  在尘肺病农民工工作的单位中,有71.1%是民营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出于利润考虑或者缺乏有力的监管、失责成本低等原因,在职业病防护措施上关注不够。调查发现,尘肺病农民工在工作中没有戴防护面具的占73.21%。而究其原因,有17.1%的人觉得戴不戴没关系,36.9%的人觉得难受和不方便,还有部分人防护意识差,没有意识到防护面具的重要性。
  【现状1】一人患病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处于贫困中的农民不顾风险地从事高粉尘类工作,一旦患病后,家庭收入就会骤降,因此尘肺病家庭被“越贫困越尘肺,越尘肺越贫困”的怪圈所困扰,陷入了恶性循环中。
  尘肺病人面对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重担,患病后难以继续打工,家庭由此丧失了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而患者大多为男性,他们患病之后,从顶梁柱反而成为了家庭的负担,他们的妻子因此要照顾生病的丈夫和年幼的孩子,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她们的就业和收入,有些人不得不辞去在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中一心照顾患者。
  调查显示,尘肺病家庭的年平均支出远远超过年收入,这些支出包括了家庭日常生活所需、子女教育支出、人情往来费用等。在受调查的尘肺病农民工中,近74.5%的有欠债。而已去世尘肺病农民工家庭情况更加糟糕,91.8%的家庭有欠债。当农民工患尘肺病后,有9.6%的人变卖家产,有16.4%的家庭子女辍学。而在去世尘肺病农民工家庭中,这两个比例分别达到35.7%和31.3%。
  入不敷出的家庭经济,让尘肺病农民工有病不想看、有病不能看。调查显示,63.3%的尘肺病农民工在医生建议住院治疗的情况下没有住院。尘肺病农民工中,从没有到医院进行过疗养的人高达93.5%。
  在贫病交加中死去,是大多数尘肺病患者的命运。他们中,有人为了给家庭留下一些积蓄继续透支打工,而有4.6%的则选择自杀,以减少对家庭的拖累。
  【现状2】尘肺病情严重压垮整个家庭
      农民工患上尘肺后,面临经济上走向破产、身心备受煎熬、社区关系面临解体的三重困境。
      患病后,患者的身体十分糟糕。调查显示,超过80%的尘肺病农民工被确诊为尘肺病二期及以上。尘肺病发后,体力逐渐下降,一期患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二期患者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三期患者呼吸日渐困难,日常生活甚至需要他人照料。患尘肺后,78.8%的人出现四处走动困难,76.5%的人出现日常活动困难。心理状态方面,尘肺病农民工中有将近90%出现过焦虑和沮丧。
尘肺病也对患者孩子的成长造成严重影响,许多孩子的生命轨迹因此而改变,有的被寄养在亲戚家,有的过早辍学,有的过早结婚。更多的孩子是在初中毕业后就出去打工挣钱。
  尘肺病还导致乡邻关系的破裂。调查显示,30.9%的尘肺病农民工经由老乡介绍进入到高粉尘行业当中,这造成了尘肺的发病情况呈现家庭式、村庄式、区域式爆发。当尘肺引发的病痛和死亡来袭,村民们会开始埋怨当初将他们带出去的包工头们。而随着尘肺家庭的经济地位骤然下降,乡村的归属感被亲友、乡邻关系的厌恶和憎恨所取代。
  【救助】尘肺病人自救难收效甚微
  尘肺病农民工的救济方式,主要包括自救、向用人单位索赔、国家和社会力量救助三种方式。数据显示,有近一半人只靠亲戚、朋友的帮助,一半多的人在寻求救助的过程中得到公益律师、政府部门、社会公益组织、媒体的帮助。
  农民工自救方面,尘肺病治疗费用对收入本身不高的家庭来说难以承受,一次治疗多则十几万,少则几千。为缓解燃眉之急,申请用工单位和工伤保险的赔偿是尘肺病家庭选择的首要救济途径。然而,调查显示,申请赔偿的维权之路代价高,耗时、耗力、耗财,赔偿结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
  向用人单位索赔方面,尘肺病农民工只有19.5%的人申请过赔偿,只有8.8%的人获得了赔偿,而获得赔偿的金额,有42.86%在1万元以下。获得10万元以上高额赔偿的只有17.46%。而申请赔偿的过程也漫长而艰巨,数据显示,从申请赔偿到获得赔偿平均需要23.5个月。为争取赔偿,平均的花费为7295元,最多花费达70000元。
  在法律途径方面,尘肺病农民工申请赔偿的困难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劳动关系难以确认,不知向谁申请赔偿;二是无劳动合同,没有职业病诊断证明;三是申请及拖延时间长,耗不起;四是由于难以确认的劳动关系,用工单位与政府部门相互推卸责任。
  与此同时,即使劳动关系能够确认,用工单位的赔偿能力仍然有限。相关部门在追责以后,赔偿的执行往往不了了之。单位老板出事后,可能倾家荡产,或者违规厂矿被关闭,没有赔偿能力。
  在社会救助方面,尘肺病农民工中,仅21.2%已经得到低保支持,而且尘肺病农民工的低保覆盖面十分有限,低保水平低。有94.12%的尘肺病农民工没有办理残疾证,因此无法获得相应的政策支持;有80.1%的尘肺病农民工没有得到医疗救助。
  调查数据表明,农村合作医疗依然难以减轻尘肺病农民巨大的医疗费用支出负担,接受调查的农民工住院花费在5000和10000元之间的占28.4%,花费在10000元以上的占到35.0%,然而他们的报销费用却有一半还不足2000元。
  除此之外,农民工依法可以获得职业病和工伤保险赔偿。比如按照赔偿的规定,尘肺病一般是六级到二级伤残。他们一般发现时已经是II期,按照规定应该评四级到三级,可以拿到18到20个月的工资,并且每月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到工资75%-80%的伤残津贴。然而,难以确定的劳动关系和职业病索赔复杂的程序严格的限制,使这两种手段都难以被有效利用。
  【呼吁】从制度层面解决尘肺问题
  在调查了尘肺病农民工的致病原因、生活现状、救助现状等情况后,调查人员通过邀请专家顾问队伍共同探讨,在立法、政府及监管部门和用人单位三方面形成了政策建议。调查认为,首先要从国家层面统筹,完善救助制度,加强法律执行监督。在明晰法则、完善立法方面,专家呼吁对高危粉尘作业实行特殊管理、实施“工伤拒赔入刑”制度、建立索赔跟踪程序、畅通诊断赔偿与保障渠道、出台帮扶尘肺病人的专项措施。
  调查人员还呼吁从以下几方面解决尘肺病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民众、社会和政府共同关注职业安全的社会氛围;明晰部门权力,各尽监管职责,促进劳动关系确立;成立救助基金、纳入城乡医保或大病医保范围,有差别地扩大国家救助制度;提高县级医院及乡村卫生院尘肺病的医疗水平,在尘肺高发乡镇建立尘肺病康复中心;开展尘肺病社群的社区重建计划;推进行业性工会建设;落实企业作为职业病防治主体的责任;调动社会力量探索综合救助模式。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