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工伤住院老板只付医疗费 农民工求助律师取证获工伤赔偿
2015-07-01
作者:
来源:
□本报记者 赵新政
“经过两个多月的周旋,老板愿意赔偿6.5万元,我这事儿总算有了个说法。这多亏了致诚公益的霍薇律师,是她帮助调查取证后,老板才服软。”6月25日,刘桂兵见到记者时话语间压力明显减轻了不少。
■打工不到一月腰椎被砸骨折
■老板支付医疗费后不愿赔偿
“住院后花费较大,老板虽然同意支付医疗费,可是我们不催、不逼,他们就不给。”说话间,刘桂兵的眼眶湿润了,“没办法,我只得把正在上大学的女儿叫到北京,帮着讨说法。”
刘桂兵的女儿叫刘晓乐。“我来北京后人生地不熟,又不是学法律专业的,因此,遇到这事也只能干着急。”看到父亲的案子有了结果,刘晓乐如释重负,“好在我们找到了致诚公益的霍律师,经过两个多月的周旋,总算有了结果。”
打工不足一月被砸伤
农民工索赔屡屡被拒
刘桂兵今年48岁,家住贵州省偏远山村。近年来,他妻子患病花光了家中的全部积蓄。去年,其女儿刘晓乐考上大学,成了家里唯一一个有学问的人。此外,他还有一个刚满6岁的儿子。
女儿考上大学,刘桂兵既高兴又忧愁,愁的是交不起女儿的学费。思来想去,他决定跟着老乡来北京打工。可是,到建筑工地不到一个月,他就被突然倒塌的脚手架砸伤。
“医生说,我的腰椎被砸成压缩性骨折。眼下要住院,以后也可能落下残疾,干不成体力活儿了。”刘桂兵说:“我不敢想全家人今后该怎么过?”
“父亲发生事故以后,母亲体弱多病,无法到医院照顾。况且,家里还有6岁的弟弟需要照看,所以,我只能向学校请假,来北京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刘晓乐说。
在照顾父亲时,刘晓乐听其他病友说起过工伤赔偿问题,像他父亲这样因公司没缴工伤保险,公司应赔偿几万元。可是,对于怎么赔、赔多少,她弄不清楚,也不知道该找谁谈赔偿。
在医院,她只能见到小老板姜某。对于她父亲的工伤赔偿一事,姜某总是避而不谈。他所做的,只是根据刘晓乐提出的要求及医院开的单据,隔三差五送些医疗费。
一次,她跟姜某商量,想一次性解决其父亲的住院赔偿问题。但对方说自己做不了主,需要与老板商量,结果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辞。
问得多了,姜某说公司只同意支付1万元,理由是刘桂兵的医疗费都是老板出的,已经花了5万多元,再出1万元的补偿足够了。
“医生告诉我,以后的重体力活肯定干不了了,需要静养。因此,这区区1万元对于腰椎受伤的家庭经济支柱来说,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刘桂兵说。而公司的态度是:“才干几天活儿,公司就搭进去几万元,太赔本了!”
双方的谈判由此陷入僵局。
女儿求助致诚公益律师
初次调解双方谈判未果
无奈之下,刘晓乐想到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于是,她找到致诚公益的霍薇律师寻求援助。
面对律师,在谈起父亲的受伤经过和自己这一段时间受的委屈时,她实在忍不住,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孩,家庭遭此变故是她万万没想到的,而多次找单位协商赔偿,遭到的都是白眼和无情的拒绝,使她内心很受打击。
“现在,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就想尽快处理完父亲受伤的事,拿到该拿的赔偿。”然而,刘晓乐说,她不知道父亲是经谁介绍去工地的,也不知道老板是谁、单位名称是什么,至于每月多少工资更不清楚。
霍薇打电话问刘桂兵,他了解的情况也十分有限,只知道介绍人是谁,其他情况一概不知。面对这种情况,律师决定先通过调查取证,把案件情况一一搞清楚。
来到角门地铁站附近的工地上,霍薇询问了多位建筑工人,他们都不知道准确的发包方和承包方是哪家单位。
接下来,律师在相关网站查询了该承建项目,又在市建委备案的相关查询系统查到该工地的建设单位。掌握了这些材料,后来,霍薇和刘晓乐一同去丰台区安监局反映情况,希望相关行政机关去现场调查,了解案件的发包、承包关系,以便调解不成走法律途径解决。
过了一周,安监局告诉她们,该工程的劳务分包单位是山东的公司,名称是青州鲁兴建筑劳务有限公司。该公司向安监局提供了与刘桂兵的劳动合同,但是否系刘桂兵所签,由于其不在现场,无法核实。
霍薇希望安监局能在双方之间做一个调解,工作人员对于刘桂兵的遭遇十分同情,接受了她的建议,答应从中做调解。经过多次调解,对方最终只同意支付2.5万元。该数额与刘桂兵期望的数额相差较大,调解无果。
收集证据拟走法律途径
公司服软同意赔偿6.5万
随后,律师与刘晓乐商量做两手准备,一是继续与老板协商赔偿数额,二是做好协商不成的准备走法律途径解决,着手收集相关证据,例如找其父亲的工友出具证人证言等。
霍薇根据刘桂兵的伤情和可能构成的伤残级别,计算了应当赔偿的数额,并以该数额作为与单位协商的基础。在公司,她见到的正是姜某。姜某说他只帮着带班,具体赔偿数额无法做主,需要与老板协商。
霍薇将刘桂兵的诉求说明后,过了两天姜某传话:公司只同意出4万元,原因是医疗费花了5万多元,再加上其他的费用,对刘桂兵的伤公司赔了将近10万元,数额已经很高了,不想再多支付。
霍薇说,按照法律规定,对于医疗费部分,基于工伤的前提下,本来就应当单位支付,劳动者无需承担,刘桂兵主张的费用是对于伤残的相关工伤赔偿,希望姜某能向公司老板解释清楚,依法赔偿。
又过了一周,姜某通知刘晓乐和律师,公司同意出6.5万元了结此事。刘桂兵觉得再耗下去也不是办法,同意由女儿和律师代他与公司签署一次性工伤赔偿协议。
至此,这场拖延了半年的工伤赔偿争议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