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出台专门举措应对疫情期间出国留学难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可适当增加招生名额
2020-09-17
作者:
来源:
本报讯(记者 任洁)记者9月16日从教育部获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各国(地)入境、签证、航班等政策限制,我国部分学生赴境外国家和地区留学的计划被迫改变、延迟甚至取消,不少学生面临就学困难。为此,教育部通过接收出国留学生先行在国内借读、适当增加中外合作项目招生名额等系列举措,解决这类学生的现实困难。
在确保教育公平的前提下,教育部允许高校通过与境外合作高校签订交换生协议等方式,接收出国留学生先行在国内借读学习;允许部分高校采取临时举措,通过适当增加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以及内地(祖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招生名额,为出国留学受阻的学生提供更多就学选择。
教育部国际司(港澳台办)负责人介绍,招录实行双向选择,择优录取,为学生提供国内求学机会。已持有境外大学录取通知书、原计划于2020年秋季学期攻读境外高校本科或硕博士研究生的中国内地(大陆)籍学生符合基本报名条件,各招生院校根据相关规定和本校实际情况设置报名条件和录取标准,公开招生简章。学校对报名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以适当形式组织招生考试,录取标准不低于外方合作办学者同类专业在其本国的标准。学生完成学业后达到学业要求的,仅颁发外方高校学位证书,并可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获得认证。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据了解,此次招生不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不占用高校原有招生指标,对高校其它各类招生不产生影响。参与方包括北京、浙江、广东等19个省市约90个中外合作办学以及内地(祖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其中在京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十余所院校,具体名单可登陆教育部网站查询。
针对境外高校安排学生上网课的情况,教育部引导学生在国内通过在线方式继续完成学业,并发布专门通知,明确留学人员受疫情防控影响无法按时返校而选择通过在线方式修读部分课程,以及因此导致的其境外停留时间不符合学制要求的情况,不作为影响其学历学位认证结果的因素。
此外,教育部还指导驻外使领馆教育部门积极与驻在国教育部门和高校联系,敦促其妥善解决我留学人员学业受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