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午报头条 > 正文

五大冬奥场馆年内开始改造   “水立方”将变身“冰立方” 首体区域将整体打造为运动园区

2018-08-09 作者:张晶 来源:劳动午报


 
  本报讯 (记者 张晶)昨天,记者从市重大项目办获悉,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首都体育馆、首都滑冰馆、首体综合馆5个改造场馆已经全面展开前期工作,年底前将陆续开始改造。国家体育场、五棵松体育中心、国家会议中心改造工程将分别于2020年、2021年初开工。据悉,为落实绿色办奥、实现场馆可持续利用,北京赛区将充分利用2008年奥运会8座场馆,将其改造后承担冬奥比赛任务,冰上项目仅新建国家速滑馆一座竞赛场馆。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2008年奥运会游泳、跳水、花样游泳项目的比赛场地。北京冬奥会期间,将转换成“冰立方”,作为冰壶项目的比赛场馆,可容纳观众约4600人。根据改造方案,水立方将成为国际首个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场馆。
  根据冰壶比赛需要,原游泳池区域将转换成冰壶场地,形成4条标准冰壶赛道。冰水转换是“水立方”改造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由于冰壶比赛对于场地稳定性、冰面的品质、平整度等要求很高。以前,历届冬奥会冰壶比赛场地都是在混凝土结构上进行制冰。而“水立方”顺利完成结构试验,通过在游泳池里架空结构实现转换。这种转换模式将不仅实现了“水立方”与“冰立方”互换,还实现了转换材料重复利用,大幅降低后期拆除改造成本。
  国家体育馆是2008年奥运会竞技体操、蹦床和手球项目的比赛场地。北京冬奥会期间,将转换为冰球(男子)的比赛场馆,可容纳观众约18000人。
  记者了解到,改造后的国家体育馆将升级为绿色二星建筑,其中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绿化美化,而是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
  根据初步设计,国家体育馆原有的玻璃幕墙部分将改造为仿冰玻璃砖,充分引入自然采光,通过外遮阳和内遮阳系统,调节自然采光,最大限度减少照明能耗。在能源方面,国家体育馆将采用水源热泵技术,利用地下水作为冷热源,通过向水体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作为空调的冷热源,不消耗水资源,不会造成污染。在空气质量方面,国家体育馆室内将增加空气净化功能,90%的空间内将具有空气净化能力,并装备传感器,实现自动调节新风。
  首都体育馆于1968年建成,在服务过2008年夏季奥运会后,这座老场馆将再度转换身份,承担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项重要比赛任务。
  记者了解到,首体的外观从传承保护出发不会有大的变化,但内部将通过最新的声光电技术实现“最美的冰”的理念。它不但可以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和短道速划赛时营造梦幻的竞赛体验,也为赛后吸引群众性冰雪运动体验提供优异的运动氛围和观众视觉引导。
  根据改造方案,首体区域将整体打造为运动园区。改造后,将形成首都体育馆一个竞赛场馆、首都滑冰馆和首体综合馆两个训练场馆,以及综合训练馆、运动员公寓和赛事中心三个配套场馆,共6个主要建筑为核心的运动园区。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