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午报头条 > 正文

5位全国政协委员就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答记者问 目前金融风险还完全是可控的

2017-03-07 作者:孙艳 来源:劳动午报

  本报讯(记者 孙艳)6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召开记者会,邀请5位全国政协委员就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回答记者提问。
  厉以宁:中国经济达到转型阶段拐点不符合国情
  去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就有记者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经济增速设定在6.5%左右,是近年来较低的一个预期目标,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到了一个探底的拐点?”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回答:中国现在正处在转型阶段,这就是说,要从原来把速度和数量放在主要位置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以效率和质量为中心的发展方式。所以我们的结构性改革问题一直在进行之中,没有结束。而且即使经济在运行中不会是像过去那样有一个V字型下去再上来,或者U型的下去再上来。我们的国情表明,我们是在不断的转型、不断的改革当中来达到新的位置。所以现在已经是处在转型阶段的拐点了,我看不一定符合中国的实际。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杨凯生:目前金融风险还完全是可控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委员就中国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现在各方面的朋友对我国的金融风险问题都很关注,一是,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要对各方面累积的金融风险高度警惕,要筑牢各类风险的防火墙。大家看到这两个提法以后都很关注。
  杨凯生认为,中央的这种判断是有的放矢的,是审时度势之后提出的一个重要工作方针。中国的金融风险目前是可控的。过去我们讲到金融风险主要关心的是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是多了还是少了,现在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随着市场发育水平的不断加深,现在许多金融产品、许多金融交易行为已经变成跨行业、跨机构,甚至是跨监管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确实需要对各类风险引起警惕,要采取有效措施,特别是对现在监管没有覆盖到的一些金融交易行为、金融产品实施所谓的穿透式监管。
  杨凯生表示,目前金融风险还完全是可控的。去年各家商业银行的年报虽然还没有披露,但是据我了解,各家商业银行的利润总额超过2万亿。现在不良率是1.74%,不良贷款额只有1.5万多亿,我们的拨备是2万多亿,再加上十几万亿的资本金,银行业消化目前不良贷款的损失或者稍微暴露出来的不良贷款的潜在损失的能力是强,或者是充分的。
  对于其他风险,流动的风险、房地产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外部冲击和汇率带来的风险等等,理财产品有可能存在跨市场、跨交易的风险,实际上有关部门都在加强管理之中。“所以我想对目前的金融风险还是两句话:第一,不能掉以轻心。中央提出的要高度重视,把它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有道理的。第二,对中国的金融稳定,我们要充满信心。”
  陈锡文:科技和经营体系两方面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针对如何推进农业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全国政协常委、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陈锡文介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身带有一般意义上的结构调整,所谓一般意义上的结构调整就是农产品的生产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一些品种数量方面的调整,更重要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效益以及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怎么推进这个改革?陈锡文提出两方面的创新:第一,推进农业科技的创新。从良种的培育到栽培养殖技术的创新,一直到后续的加工储运等等,都要采取一些新科技,让它产生更高的效益。第二,要去推进农业经营体系方面的创新。从现在情况来看,可以通过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人口的减少,农村土地的经营权正在流转集中,实行土地规模经营。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