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高校明年起开设创业教育课 聘请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本报讯(记者 任洁)教育部昨天下发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通知,要求各高校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
教育部要求,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高校要开设创业指导及实训类课程;对已经开展创业实践的学生,要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类培训。高校应广泛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高校应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小微企业减税降费、创业培训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重点支持高校学生到新兴产业领域创业;制订本地本校创新创业学分转换、实施弹性学制、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等措施,支持参与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高校实验室、实验设备等各类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高校要通过合作、转让、许可等方式,向高校毕业生创设的小微企业优先转移科技成果。
各地各高校要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聘请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高校要建立校园创新创业导师微信群、QQ群等,发布创业项目指南,实现高校学生创业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
同时,高校应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国家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就业;结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向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输送毕业生;深入挖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创造的就业机会,大力引导高校毕业生到金融保险、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社会工作、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就业;鼓励毕业生到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研发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等领域就业。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凡校园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院校、性别、民族等歧视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