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 凝聚 创新——朝阳区双井街道总工会“两个覆盖”工作纪实
2015-12-03
作者:刘欣欣 周兴旺
来源:劳动午报
多种方式吸引小餐馆、小理发馆、小浴池、小店铺、小娱乐场所、小网吧等“六小”门店的职工入会,并将已有的心理咨询热线从本区域职工扩大到全市职工……今年,双井街道总工会在区总工会提出“两个覆盖”的要求后再次发力,使辖区内建会企业数量相比去年增长近5倍,并将已有的心理咨询热线二次升级,不再局限于双井地区职工,而是面向全市职工提供400免费电话咨询,新增的24小时语音测试系统,相比原有的网络心理测试,更是方便了工作在一线的职工。
朝阳区双井街道总工会于2010年11月正式成立,目前有建会企业近800家,工会会员11000余人。该工会已经连续5年被北京市评为先进工会,在2011年度荣获“全国百强示范街道工会”称号。
“送温暖送服务”
引“六小”门店职工入会
“这真的是送给我们的吗?”11月27日,在朝阳区西大望路上一家销售自行车的店铺内,职工孟梦从双井街道工会服务站副站长丁宇手中接过了工会送上门的围巾。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太感谢了,没想到我们外地来的打工者也能享受到首都工会的服务。”
孟梦是河南开封人,今年24岁,2013年和同学一起来到北京打工。上个月,她从登门拜访的工会大姐口中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工会。“大姐说,工会可以给我们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招聘信息,有了京卡我们还能免费看电影、剪发,想想就觉得很温暖。”孟梦略带兴奋地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双井街道总工会一直致力于加强组织建设,希望把所有劳动者都纳入到工会中。尤其是今年,在朝阳区总工会提出“两个覆盖”,即工会组织覆盖和工会工作覆盖的要求后,想出了更好、更细、更切实可行的办法。
“让六小门店的职工也加入到工会中来,给他们提供会员服务,例如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活动。这样做一方面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另一方面让他们加深对工会的了解。”双井街道总工会主席张凤敏说。
今年10月21日,双井街道总工会召开社区工作会,提出对六小门店进行会员的全覆盖,并对社区居干进行多次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记者在双井办事处的网站上看到,各个社区的建会进度和具体数字一目了然。
“针对这部分群体,我们简化了流程,只需要职工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就能加入工会、办理京卡,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方便。”丁宇说。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双井辖区内的118家六小门店加入了社区联合工会,覆盖职工337名,其中外地职工317人。“尤其是外地来京打工的这部分人群,听说能在北京加入工会,都表现出渴望。在马上就要开始的送温暖活动中,我们也会把他们纳入其中,享受会员服务。”双井街道总工会副主席史宏智表示。
专职社工包社区
建会数量增长近5倍
除了针对“六小”门店的建会工作外,街道工会还采取了“以大带小”、“专职工作者包社区”等方式,促进规模企业建会。
“我们先期对社区内的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13个楼宇的企业情况都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张凤敏介绍,在此基础上,通过先在百人以上的大企业开展建会工作,然后再覆盖楼宇内的小企业。“大的企业建会之后,整个楼宇内的宣传氛围都不一样了,小企业自然而然就被带动了。”
和朝阳区大部分街、乡总工会一样,双井街道总工会内配有大学生专职工会工作者,他们平日主要在工作站内的窗口工作,对工会工作更加熟悉。此外,还返聘了一部分退休人员,主要在社区联合工会工作。几年前,双井街道总工会就开始启用专职工作者包社区的方式,和社区干事形成互补。
记者了解到,在建会任务不太重的时候,专职工会工作者至少要有两个半天的时间下社区。在集中建会阶段,他们天天都要下社区工作。
今年,双井街道召开了5次区域内的建会工作会,参会企业达500多家。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领导担任工作组组长,副处级领导包社区,建会工作已经成为了整个街道办事处的工作。
张凤敏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支持,“一方面是朝阳区总工会领导的正确指导,另一方面可以说是举双井街道工委办事处之力开展建会工作,多个相关职能科室都加入到工作小组中,与我们密切配合。”
截至目前,今年双井街道总工会的建会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新增建会企业已达285家,新增会员人数更是高达3437人。相比去年的新增建会企业58家,增长了近5倍。
心理咨询热线再升级
免费范围扩至全市职工
在双井街道总工会,丰富的会员活动让职工频频点赞。去年,辖区内603名被行政和工会双方认可的职工被评为优秀员工,今年的评选活动也已接近尾声。摄影比赛、登山比赛、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展览、中医保健讲堂、网上答卷等多项文体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去年启动的双井街道总工会职工发展心理体验服务中心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街道工委办事处给予了40万元的经费支持。史宏智介绍,去年6月11日开通的职工心理咨询热线为全国首条街道总工会心理咨询热线,在为职工舒解工作压力方面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今年11月15日,经过多轮测试,该服务热线完成了升级工作,成功变身为4006196511的免费电话,让职工在享受资深心理咨询师服务的同时,不再担心电话费的支出。
除了电话中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外,该热线还增加了24小时的语音心理测评,职工可自主选择抑郁状态测评或焦虑状态测评,测评结果还能以短信形式发送到用户手机上,方便职工及时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状态。而且,此次升级后的系统目前并未对会员所在地进行限制,全市有需求的会员均可拨打。
为了让更多职工了解此次系统升级,街道工会于11月17日借助公益大讲堂组织了一次宣传活动。活动进行到一半,就有一名职工拨打电话。“他主要咨询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虽说是孩子的问题,但其中也隐含着职工本人的一些焦虑情绪等,我们也会根据职工的意愿,进行相应的疏导。”北京心悦健康咨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杨子江说。
“可以看出,职工对这种心理舒解的需求还是很多的。我们希望把这条热线打造成一个让职工有地说话、倾诉的地方。”张凤敏说。
“统计发现,每到工作日下午3点至4点间打入的电话偏多,此时职工工作压力偏大,拨打热线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心理舒解。”杨子江说。
热线升级后,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有17通电话与咨询师一对一沟通,使用语音测试21次,并测试出两位职工分别处于重度抑郁和轻度抑郁状态。记者了解到,通过测试后,可以在语音系统的提示下和咨询师进行一对一辅导,并且有了测试结果,咨询师的沟通会更加有针对性。
聚微成大 集小成事
□周兴旺
小餐馆、小理发馆、小浴池、小店铺、小娱乐场所、小网吧,被城里人称为“六小”门店。在诸多工会还习惯于将工作重点放在大企业和大产业身上的时候,有一批工会干部却悄悄地将精力聚焦到了这类“六小”门店身上。朝阳区双井街道总工会,近两年来埋头耕耘以“六小”门店为代表的小微企业,仅今年以来,就新增建会企业285家,相比去年的新增建会企业58家,增长了近5倍,使辖区内的建会工作出现了历史性突破。
双井街道总工会的建会工作之所以取得惊人的突破,源于他们对辖区内职工人群的精细分析,通过前些年的组织发动,辖区内成建制企业已经基本完成建会,但仍有大量职工游离在工会组织之外,因为他们主要栖身在那些小铺小店小门脸当中,由于这些微小企业不成规模,以至于长期未被纳入工会的视野之内。双井工会正是抓住这块空白地带大做文章,很快就收到良好的效果。
当众多零散职工像沙粒一样被双井工会聚集到一堆之后,这里的工会干部又在如何凝聚队伍上开始花心思。除了贴身送服务、创新搞活动之外,他们更强调以情感为纽带增进彼此信任。开通升级心理咨询热线,让职工有话随时对“娘家人”倾诉,已经被证明是一个“以情动人”的好办法。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目前,我国的小微企业接纳的就业职工已达到1.5亿人,是职工队伍中名副其实的大头之所在。聚焦小微企业,将零散职工尽可能多地组合到工会的旗帜下,不仅应当作为未来城市工会的一项重点工作,而且也应当成为工会投放资源的重点倾斜方向。双井街道总工会的经验,证明首都工会适时推进眼光向下、深耕基层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