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厨余垃圾变宝记

2020-05-28 00:53 本文访问次数: 作者: 来源:

 
  最近“垃圾分类”成为热门话题,不少居民也都按要求对自家垃圾进行了分类投放。那么分类投放后的垃圾被运到了哪里呢?又是如何进行末端处理的呢?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西六环外的大工村循环经济产业园,看看厨余垃圾是如何变废为宝的。
  记者在该产业园厨余垃圾处理厂内看到,一辆厨余垃圾收运车停至指定地点,驾驶员按下操作按钮,车上的厨余垃圾转运箱开始向一侧抬升,带着汤水的一车厨余垃圾就倒进了垃圾池内。
  紧接着,这些垃圾会进入预处理系统进行筛选。“这个步骤是挑出垃圾里面体积较大、较硬的杂质。以前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还不太强,从餐饮企业收回来的厨余垃圾,里面可能混进了酒瓶盖、碎玻璃这类杂物,如果不先选出来,可能会损坏后端的处理设备。”北京绿海能环保有限公司项目运营管理部副部长岳建功说。
  随后的环节至关重要,将初筛的垃圾输送进入生化机进行好氧发酵,转化为高活性的生物腐植酸肥料。岳建功告诉记者,这些“被处理”的垃圾,最终成为土壤调节剂,俗称肥料。目前,这些土壤调节剂已开始销往全国,用于包括山东烟台苹果的土壤改良、东北黑土地建设等。
  据了解,该厂设计处理规模为400吨/日,接纳了整个海淀区绝大部分厨余垃圾,去年实际日平均处理量约270吨/日,最多的时候可达到350吨/日。
□本报记者 白莹/文 彭程/摄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