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村里的工会人 菜农的好帮手 ——记房山区琉璃河镇周庄村

2020-04-02 21:20 本文访问次数: 作者: 来源:

  翻整土地、浇水施肥、移栽种苗……眼下,春耕正忙。京郊房山区琉璃河镇周庄村,记者刚进村口就远远望见村民们在田间忙碌的身影。白色的大棚、银色的地膜、忙碌的菜农,成为映入眼帘最美的“农耕画卷”。

“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季节不等人,农事方面还得提早进行,期盼今年有个好收成。”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琉璃河镇周庄村党支部书记、工会联合会主席王仪告诉记者,周庄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大村,村里有170个蔬菜大棚,大棚蔬菜常年销往新发地批发市场,菜农们的腰包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处大棚里种的都是茼蒿菜,我们正在收割打捆,菜商下午来收购,一准儿能卖出好价钱。”村民王振伟是周庄村的种植大户,他本人经营着8个蔬菜大棚,年纯收入达20余万元。望着满眼绿油油的蔬菜,王振伟笑得合不拢嘴。但在上个月,他和菜农们的心里却是另外一番滋味。“当时我们辛苦种植的蔬菜即将收割,却因为疫情滞销,眼看就要烂在地里,急的血压升高。”

就在菜农们一筹莫展之时,王仪得知了此事。“当时书记刚做完颈椎融合手术,戴着颈托就赶往大棚查看情况。”王振伟说,王仪的到来让大家伙看到了希望。

“不能让菜农们流汗又流泪,我是党支部书记,是工会联合会主席,我要给他们撑腰打气。”疫情当前,一边是村民外出买菜不便,一边是菜农蔬菜“待字闺中”,王仪的心中很快有了答案。“这时候我们的党员和工会会员就要冲在前面。”周庄村成立了由党员、工会会员组成的蔬菜工作队。就这样,一条“党支部+党小组长+工会会员+菜农”的产供销一条龙模式初步成型。“我们向全村386户村民,每家每户发放20斤新鲜蔬菜,村‘两委’干部、各党小组组长、工会会员也以个人名义购买6400元的蔬菜送到群众家门口,既为种植户打开了销路,又解决了村民外出购物困难。”在王仪的组织下,蔬菜严格消毒,统一收购,统一配菜,确保送到村民种的蔬菜达到“安全、干净、新鲜”的标准。

但不久他发现这样虽然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依旧是杯水车薪。“三斤五斤地卖解决不了问题,跑来跑去又会增加感染风险。”于是王仪再次将党员和工会会员召集到一起,连夜商讨出了对策。一方面,他们与新发地批发市场对接,为货商进出做好各项防疫检查,重新打开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与北京华冠公司合作,借助超市的渠道为菜农销售蔬菜。在王仪的努力下,村里已经卖出去5万斤蔬菜,解决了菜农们的燃眉之急,也让王仪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车来了,车来了……”在大棚基地看到蔬菜一车一车被拉走,王振伟感慨道:“卖得太快了,基本没有什么损失,多亏了王仪书记为我们排忧解难。”话说着,王振伟又赶着抢收完一批蔬菜装上车,笑纹布满了脸颊,他的心里更踏实了。

□本报记者 闫长禄/文 孙妍/摄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