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工匠的天空

2019-01-06 22:25 本文访问次数: 作者:边磊/文 万玉藻/摄 来源:劳动午报


    场景:“你的意思是,工匠也要具备这种发现美的眼光……”景泰帝的大殿之上,穿越而至使劳模仿佛悟出了什么……
    劳模创作、劳模参演、讲述劳模,东城区总工会推出的劳模话剧《工匠的天空》一经上演,就受到观众热捧。
    这部以全国劳模钟连盛和北京市珐琅厂为北京APEC主会场会议中心制作景泰蓝斗拱为原型的劳模题材话剧,自去年12月25日首演后连演了10场,4000名观众随着剧情起承转合,或欢笑或沉思,或兴奋或叹息,剧中读懂劳模故事。
    “劳模聚会时聊起工匠精神,大家想以劳模为题材创作个话剧,因为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这个任务落在了我头上。”北京市先进工作者杨建业成为了此剧的编剧及导演。杨建业了解非遗,又有剧作经验,曾经创作过《前门人家》、《摔出一片天》、《同仁堂的传说之济世名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的话剧,他本身即劳模,了解劳模的精神内核。
    原型全国劳模钟连盛也全程提供了意见及建议:“我希望更多地体现珐琅厂,而不是突出个人,珐琅厂的每个人都具有工匠精神。”在创作中,钟连盛体现了一名工匠的严谨精神,“掐丝珐琅”被修改为“铜胎掐丝珐琅”,“剖光”被修改为“磨光”,虽然仅有几字之差,却体现了技术的专业性。
    参演劳模是颇具知名度的北京市劳动模范何亮,为了展现劳模特长,剧中专门加入了老北京炸酱面馆这一幕,炸酱面馆老板一面抻着面条,一边聊老北京文化,通过对北京元素的探讨、挖掘从而最终启发了景泰蓝斗拱设计的灵感。
    观众最为喜爱的是“穿越”环节,为了讲清景泰蓝的历史和制作难度,编剧特意设计了时下年轻人喜爱的穿越环节,一场全国劳模与古时皇帝的对话,不仅细致讲述了景泰蓝的由来,也讲述了工匠的精神要素。
    经过几番修改和磨合,话剧《工匠的天空》终于与观众见面。工会搭建了专业的演出团队,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舞台上绽放异彩。
    □本报记者 边磊/文 万玉藻/摄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