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丰沙铁路沿线的“急诊医生”

2018-12-27 23:36 本文访问次数: 作者:□本报记者 彭程 摄影报道 来源:

 
  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有一条铁路线,它贯穿燕山山脉,与永定河相伴相随,它就是丰沙铁路线。
  进入冬季,山区的温度极低,温度的变化会造成铁路设备的机械特性发生变化,这些微小的变化都会被铁路电务职工发现。为了确保设备良好,避免设备发生故障影响列车运行,电务职工时刻监控设备的状态,并根据监测数据对设备进行快速整治,如同“急诊医生”一样对设备进行维修。
  12月20日早晨7时,北京西电务段斜河涧信号工区的工长万超正在查看微机监测,同时用笔将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时不时还将一些数据的变化用手机拍了下来。在工区的大院里同万超一起值班的李兰杰,正认真检查各类仪表、备用器材以及应急工具。
  8点钟,工区的6名职工整齐的坐在办公室内等待交接班,李兰杰将检查情况一一进行汇报,并将夜间接收到的通知及传真文件进行复诵。万超把早晨发现的设备问题提了出来,并把手机拍到的图放给大家看:“244G区段电压呈现锯齿状,电压浮动的范围在30mv”,大家根据数据分析,初步判断该区段的补偿电容有接触不良的。随后他们准备进山隧洞进行检查维修作业。
  冬季,室外的温度都在零摄氏度以下,大伙都穿着厚厚的大衣来抵御寒冷,再背起工具包,拿着仪表,挎着备用电容和其他材料,每个人至少负重60多斤,显得十分臃肿。
  故障地处的244G区段基本都处于隧道内,而且是管内唯一一个上下行线路同遂的长隧道,在这漆黑的隧道内作业只能依靠每名职工的小小头灯照明。隧道内的信号较弱,防护员需要不间断的与驻站人员进行联系,确认邻线是否有车,只要有车驶进隧道,强烈的气压会让人耳膜不适,待列车驶出后,带动隧道内的空气产生近七八级的风,一般人站稳都困难,但他们已经练就了行走的本领。透过头灯,可以清楚的看到煤尘在灯光下形成光柱,久久都未散去。寂静的隧道内,回荡着锤子敲打的声音,一声,两声……,声音由近至远,他们就这样沿着铁路线一处一处进行检查,依然是那臃肿的身影渐渐远去。
  维修作业的时间接近尾声,区段的电容已经检查完毕,万超拿起手中的电台与室内人员取得联系,询问该区段电压的情况,得知电压平稳后这才松了一口气。走出隧道后,万超与工友摘下口罩,满脸汗渍使煤尘在脸上形成一条条沟壑,哈气在口罩下端已经形成了冰柱,样子十分滑稽,大伙儿相视一笑,再次清点工具材料后,几人排成一列纵队,沿着山路下了山,走进了凛冽的寒风中。
  一次“诊治”消除了设备的缺陷,更是解决了大隐患的产生,这些默默坚守在一线的铁路电务职工就如同“急诊医生”一般,守护者丰沙铁路的平安。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