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于葆墀:制一世好药 做一生好人

2018-04-26 22:36 本文访问次数: 作者:张晶/文 于佳/摄 来源:劳动午报


    “中药炮制一直是我的核心工作,炮制成品关乎百姓用药安全,所以一定要符合国家、行业和企业的标准。”38年前,于葆墀子承父业来到北京同仁堂,之后便从未离开过中药炮制这一工作岗位。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同仁堂古训,于葆墀一直身体力行。近40年的修炼,他掌握了多门药材炮制绝技,熟知百种中药材的药性药理,挑拣切、洗淋泡、炒炙煅煨等传统炮制方法,都能熟练操作。
    于葆墀说,中药材炮制是一项技术要求特别高且特别辛苦的活儿,烟熏火燎不说,烫着冻着更是家常便饭。为什么还会冻着呢?他解释道,自己当学徒的时候,和刀工师父学切桑皮,由于桑皮具有黏液质,不润湿切不动、太湿又打滑,师父就让他把桑皮洗湿了放到院子里冻一宿。冬天天气寒冷,第二天趁着有冰茬切桑皮就不打滑好切了。
    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作为心血管的传统中药急救药品,在市面上非常抢手。安宫牛黄丸由11种原料组成,在制作工序中,中药炮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炮制工艺非常复杂,选料、加工每一步都很关键。”于葆墀说,牛黄的使用量大,要一个一个看,一点一点挑;珍珠要用豆腐或豆浆煮够恰当的时间,这是一个净质的过程;麝香、黄莲、红栀子、产量有限的黄郁金等都要仔细挑选、加工。由于肯吃苦又耐得住寂寞,于葆墀渐渐掌握了传统中药炮制的工艺精髓。
    除了自己肯下苦功夫,于葆墀说,他的成长历程还离不开老师傅的指导。2011年,于葆墀拜“国医大师、国药泰斗”金世元教授为师,“像炮制技术难度比较高的‘六月六踩神麯”’、‘火煅醋淬自然铜’等,通过学习,实际操作时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也为实际的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于葆墀说,老师傅们毫不私藏的教导,也让他意识到了传承的重要性。
    2013年底,市级“于葆墀中药炮制首席技师工作室”正式成立,他收徒16人,并根据教学内容,编写了64个品种的炮制规程。
    “制药,要制一世好药;做人,要做一生好人”,这是北京同仁堂老药人矢志不移的初衷,40年来,于葆墀也一直坚守这样的原则。他说:坚持在生产过程中严控标准,炮制出高质量的中药,这既是对产品质量的追求,也是对老百姓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对祖国中医药的先贤负责,先做人再做事,才能人生无憾。”于葆墀说。
    □本报记者 张晶/文 于佳/摄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