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3 23:05 本文访问次数: 作者: 张江艳/文 于佳/摄 来源:劳动午报
15米高空上,王月鹏穿着一身绝缘服,在1平方米的空间内作业。与他零距离相对的,是一条带电的万伏高压线,一旦有任何疏漏,后果不堪设想。
尽管还未入夏,穿着厚厚绝缘服的王月鹏才作业了几分钟就已经满头大汗。夏天热得一下子便汗流浃背,冬天冷得风一吹就寒气彻骨,就是在如此艰苦的户外环境中,王月鹏将直径8毫米的螺丝拧得如行云流水。
刚入行时,师傅就严肃地告诉王月鹏,“电力行业本来就是一个高危精细的行业,而你选择了带电作业,那就是选择了高危中的高危,精细中的精细。”
王月鹏从技校以优异成绩毕业,本来可以选择相对安全、轻松的工作,但生性不服输的他选择了挑战性极高的带电作业,这一干就是20年。
高空带电作业,对作业人员的技术和动作要求极高。多年来,王月鹏对技术细节不断钻研和实践,练就了一身超凡本领。在争分夺秒的带电作业检修中,他能快速查找故障,快准稳的绝活儿让他成为广受行业认可的“电力手术师”。他把技术看做带电作业的根本,带领小伙伴反复推究技术细节,研制成功了“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绝缘引流线支架”等多项国家专利,被称为带电作业的“教科书”。
作为带电作业的负责人,王月鹏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所以,他对待工作极其认真:每次作业前,他都开班前会交代工作任务、危险点分析、安全措施,到了现场他将设备设施逐个检查到位,组织人员对带电工器具整理妥帖,在支稳带电车,接好地线之后,工作才有序展开。工作结束,收拾完工器具,又要逐一确认检查,并及时通知调度交令。日复一日,每天都是如此,一个环节都不能少。
20年间,王月鹏带领班组安全开展带电作业共计15634次,相当于平均每个工作日开展带电作业3.4次,没有出现纰漏。
在此次“北京大工匠”的评选中,王月鹏凭借过硬的技术成功入选。在他看来,工匠精神是“一种承诺、一种执着、一种传承”。由于带电作业是高危行业,他担忧的是后备人才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从老师傅那一辈学到的东西决不能在我们的手里断代,而是要更好地传承下去,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本报记者 张江艳/文 于佳/摄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