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管家”汪志辉
2018-04-10 23:09
本文访问次数:
作者:□本报记者 曹海英 周世杰 摄影报道
来源:
4月2日下午1点,中铁电气化集团北京地铁16号线机电安装设备三标项目部,在劳模创新工作室,赵际顺正在为青年职工讲述研究水泵开关的新技术;在会议室,技术人员正在利用BIM技术绘制地铁16号线南段的图纸;在荣誉室,摆放着技术人员这些年来的创新成果,“我们这些创新产品都取得了国家专利,这些创新成果应用在一个工程项目上有的能节约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说话的就是该项目部人称“三好管家”经理汪志辉。
多年来,汪志辉支持并参与项目部的技术创新成果,已经应用在很多工程项目上,仅在地铁16号线北苑站无吊顶设计就节省300万元。
在北苑站内,风管、水管、照明灯具等没有被吊顶包住,而是整齐布局在上空,以暗色处理、又有足够的线条搭配,整体看上去宽敞端正稳健,又富于变化。
汪志辉手指站顶介绍:“与其它线路不同,16号线全线采用无吊顶设计,这使日后维护检修更便捷。”如何让这些管线整齐地摆放在空中,汪志辉带领他的团队研制出综合支吊架破解了这一难题,综合支吊架提高了线槽及终端设备的规整性,工业美感尽显。
“无吊顶设计给施工难度加大,对施工要求更高,因此,在16号线机电系统施工中,我们广泛应用了BIM技术。”对于技术出身的汪志辉来说,他认为好的技术就是推动企业不断前行地动力。“我们让这个软件为我所用发挥出最大作用,在施工中再也不用拿着图纸,一部手机解决问题。”汪志辉平淡地言语中透着自信。
但在施工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问题。每个施工单位都想尽早的完成任务,造成安装无序产生矛盾。怎么减少类似问题的发生?作为牵头人,汪志辉便成了一名“指挥官”,主动联合业主、设计、监理及其他施工单位召开协调会,使大家思想上达成一致。
那些日子,汪志辉每天都要到十个站点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天走20000多步,这都不算事。”汪志辉调侃道。很快,施工单位逐渐协调起来,工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6号线北段十个站点已于去年底投入运营。
就是凭借好设备、好技术、好指挥,“三好管家”汪志辉,赢得了快轨公司与京港地铁的一致好评。因此,汪志辉所带领的项目部成为16号线全线机电系统的施工企业。
如今,这位“三好管家”带领员工转战到了16号线南段施工项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