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信使
2017-04-07 01:09
本文访问次数:
作者:闫长禄/文 本报记者 彭程/摄
来源:
他所走的两条邮路是目前北京仅存的“步班邮路”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3月30日上午6点,邮递员晋清山唱着《映山红》,背着两大袋邮件、报纸,开始了他一个人、一个邮包、一条山路的艰苦而平凡的乡邮工作。这条山路他已经走了21年。
今年52岁的晋清山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北京市房山区分公司蒲洼邮政所步班乡邮员,也是蒲洼邮政所唯一的职工。蒲洼邮政所一共有两条步班邮路,一条是蒲洼至鱼斗泉道段,全长64公里,另一条是蒲洼至森水道段,全长20公里。由于山路崎岖,许多地方连自行车都骑不了。所以,他走的这两条邮路是目前北京邮政仅存的“步班邮路”。 从蒲洼邮政所到终点鱼斗泉一共有16个投递点,这条邮路他每天往返至少需要6个小时。为了更好的落实邮政普遍服务工作,为山里村民传递信息的重任就落在了晋清山的那一双脚板上。他脚上穿的黑布鞋不到两个月就要穿坏一双。每天他都要背着二三十斤重的邮包翻山越岭,寒来暑往,从未间断。20多年间,他传邮二十万公里,能绕地球5圈多。“长长步班路,弯弯入云端,仨月一双鞋,累坏晋清山。”这是村民给他编的顺口溜,却也是晋清山工作的真实写照。
往返一次邮路,需要六七个小时。一年365天,晋清山走在山路上的日子要超过300天。由于晋清山常年在山上往来送信,还经常为孤寡老人挑水、为大爷大妈背东西,山里居民已经离不开他了,都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人。遇到天气不好,晋清山回不去家,无论走到谁家,乡亲们一准把他迎进家门。
在他的投递道段内,有一所处在海拔1600米的蒲洼乡花台敬老院,这里不仅是晋清山每天必到的一个投递点,也是他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每天,这些孤寡老人们都会坐在门口等着晋清山的到来。在老人们心里,晋清山就像他们的孩子一样。花台敬老院院长梁明汉告诉记者,不管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晋清山的身影和笑声总会准时出现在老人们面前,给这位老人买的水果,为那位老人添的衣服,都一一送到老人们手里,有一位名叫李秀金的老人更是把晋清山当作了自己的“儿子”。
2012年,晋清山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房山邮政分公司还以他的名字成立了“晋清山创新工作室”。但这个朴实的汉子仍旧坚持行走在山间小路,架起一座大山内外永不断线的“绿色桥梁”。“为了山里人能够和城里人一样及时看到报纸、收到信件,为了我山里的这些亲人和朋友,我愿意用我的双脚为家乡的老百姓服务,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因为他们更需要我。”晋清山对记者说,他曾有过多次调整工作的机会,但都被他谢绝了。“邮路如同人身上的血液,血液一刻也不能停止流动,邮路一天也不能中断。这是邮政人一辈辈传承下来的信念,也是我的座右铭”。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晋清山的背影在大山中慢慢隐去,而他的歌声还回荡在幽静的山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