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工地机电安装追求高颜值
2017-03-21 22:53
本文访问次数:
作者:白莹/文 陈艺/摄
来源:劳动午报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标志性工程,行政办公区主体工程结构已经封顶,里面的机电安装等配套设备设施进展得怎么样了?3月13日,记者来到工程建设现场一探究竟。
从北京地铁6号线郝家府站出来,走上几百米便进入工地。在北侧的办公楼工地,几栋建筑物已经实现了结构封顶,此时机电安装就成了主要任务。
“我们工期最紧时,现场足足有1300多人。”北京建工北安集团城市副中心建设A2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窦新东说,“由于工期紧,往往是一边土建一边埋管,同时还要实现‘高颜值’的目标。我们瞄准了鲁班奖呢。”
精品工程首先要保证安全。“评‘鲁班奖’,安全生产是实行一票否决制的。只要出现了安全事故,就失去了评奖的资格。”窦新东说,“我们有一系列的管理目标。”记者看到,就连工地上的管道材料都应用了二维码,这种处处体现着“智慧”的管理。
再有就是质量要高。该项目水专业工长辛成运每天至少要巡视两次,别看只有两次,但需要五六个小时。辛成运粗算了一下,自己负责巡视指导监督4号楼和5号楼的水管安装,面积达到8万多平方米,每天的计步器显示的都是四五万步。“看到安装不合格的,我就会和工人讲图纸上的施工参数,给他们做示范,现场马上改。”辛成运说,上百张的图纸他早已经记在脑子里了。
为了项目如期交工,工地上的很多人员都很少回家,该项目副经理刘博就是一位。80后的他,孩子还不到1岁。孩子的照片就存在手机里,但是他却很少拿出来翻看,“不是不想,怕看了更想。”刘博说,从开工至今,自己只回去过3次。
根据中央和北京市的要求,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建成标杆工程。“有质量汗水才不会白流,筑精品才无愧于心”,在工地上的一处宣传语,生动地诠释了刘博、辛成运等工程建设者们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