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育苗师
2017-02-28 23:53
本文访问次数:
作者:万玉藻
来源:
2月21日,刘士勇和往常一样,很早就来到朝阳区蟹岛蔬菜种植基地的育苗大棚,他仔细查看在这里培育的20余种蔬菜菜苗,他边观察边记录,不时地询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夜间室温是多少?每天浇水多少次?”他蹲在田里手把手地指导员工育苗的方法。
刘士勇1981年来到朝阳区种植养殖业服务中心,从事粮食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到1989年刘士勇已成为朝阳区小麦顾问组的专家。随着朝阳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粮食生产逐步退出,蔬菜的种植面积逐渐加大。这时,单位领导决定让他承担菜农科学种菜的指导工作。种植蔬菜对刘士勇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这太难了!“说一万个难也没用,尽快学习掌握种植蔬菜知识,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外行变内行才是唯一的出路。”刘士勇打定了主意。
种菜,育苗是关键,菜苗生长的质量决定着收获蔬菜的质量。从此,农业大学、农科院、各大图书馆是刘士勇周末的主要去处。他还向国内蔬菜种植专家求教掌握先进种植理念和方法;他走进菜田和菜农交朋友,听取他们培育传统种菜方法;他拿起工具和菜农们一起边聊边劳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刘士勇将先进的种植理论与菜农的种菜经验相结合培育出了刘氏菜苗,成了朝阳区15个蔬菜园区的抢手货。种了大半辈子菜的育苗工王老汉感慨地说:“科学种菜的方法真好,让我们赚到了钱。”这一年刘士勇被授予“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他的刘氏菜苗获得农业部“丰收一等奖”。
尝到科学育苗甜头的刘士勇并不满足,他要对蔬菜的品种引进创新。刘士勇说:“蔬菜的品质与种菜地的土质、水质、空气、阳光等诸多因素密不可分,一种菜在外地好种,到北京就不好说了。”选哪种菜可行呢?刘士勇就在通州乡村老家的平房小院内,创建了一个家庭试验场,用盆栽育苗法对引进的品种进行试验。刘士勇和老母亲组成两人科研组各有分工,他负责观察记录,母亲负责为菜苗浇水。从2006年开始至今,每年春夏季节这个实验场都有新的项目和课题。
10年来,刘士勇用辛勤汗水先后浇灌出五彩番茄、五色彩梳、五味香草等三大蔬菜组合及众多单项菜品,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2016年,刘士勇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