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地铁壁画诞生记

2016-01-11 22:41 本文访问次数: 作者:周美玉 周世杰 来源:劳动午报

 
  路过地铁14号线大望路的站厅,一幅以蓝色为背景的大型壁画让乘客匆匆的脚步慢了下来。壁画上描绘着熟悉的办公场景,包括工作的状态、办公室同事之间的谈笑,另外还有朋友周末休闲聚会场景,不禁让生活在都市的人们产生了共鸣。
  北京刚刚开通了两条地铁新线,昌平线二期和14号线中段,其中的8座车站共设计了11幅壁画。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首次出现的地铁壁画画风不同,新线的壁画是从以前的关注历史、寄情山水的“辉煌宏大”风格,变成了独具京韵的“平易近人”风格。
  拿14号线大望路站的壁画来说,其名字叫《朝九晚五》。“大望路地处CBD核心区,来往的大多是行色匆匆的白领,设计的场景展示了大都市人工作生活的状态。” 设计者郭立明是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
  朝阳公园站壁画的名字是《自然之境》,内容展示的是鹿在奔跑跳跃的形象,贴近自然,设计者同样是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张楠。而熊时涛设计的望京站壁画,设置在扶梯层的眉头墙上,热气球、飞翔的旅行箱……都用乐高的拼接形式构成,充满了童趣。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中是14号线的艺术总监,负责整条地铁线艺术风格的把控。他说,每座站的壁画有各自的风格,要考虑到这个站的人流和装修风格等。“大望路是暗挖车站,空间高,客流大,有一种人群海浪的感觉,因此站的装修风格是弧形海浪的造型,壁画也与之呼应选择了蓝色。”
  至于壁画的材质,首先要符合A级防火要求,可以选择的有石材、玻璃、金属、陶瓷和景泰蓝。在创作《自然之境》时,张楠最后选择了玻璃材质作为主材质,“通过几层玻璃的叠加,让画面出现了空间效果,可让原本静止的事物一下子动了起来。”而郭立明选择的是铝制材料:“耐摩擦,还可以使画面有层次感。”
  每幅壁画都是通过投标筛选的。中标后,根据实际现场修改图纸,然后去工厂打小样儿,看效果,再反复的调颜色、改细节。“为了保证水平,请来的创作者都是来自中央美院、中国壁画协会等单位的大腕儿,每稿至少需要六审才能通过。”北京轨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工程师李亚铁介绍。
  2011年,《北京地铁线网公共艺术品规划研究报告》正式提出新线的文化建设,未来每座地铁站建设投资的1%都将设置艺术品,在提升首都公共空间文化氛围的同时,让大家出行体验更舒适。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