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8 22:24 本文访问次数: 作者:周美玉/文 周世杰/摄 来源:劳动午报
搜救犬在灾害救援中,是寻找受困幸存者不可代替的重要“仪器”。9月15日,记者走进了位于朝阳区东坝乡的北京消防搜救犬训练基地,探访搜救犬训练情况。
没进院子,远远的就听见了犬吠声,这里有包括荷兰牧羊犬、德国牧羊犬、比利时牧羊犬、史宾格犬、拉布拉多犬共5个品种的40条搜救犬。从基地2006年成立以来,搜救犬先后参加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周口店山体滑坡等各类救援任务50余次,成功搜救百余人。
“搜!”随着驯导员李刚一声令下,搜救犬牛牛“嗖”地奔向训练场内的模拟废墟,在废墟里翻越石块和瓦砾。不一会儿,在废墟的角落中大声吠叫,在牛牛吠叫的废墟下面藏着一名驯导员。
废墟搜救是对现实搜救的一种模拟。训练基地的模拟废墟中堆有很多建筑垃圾,还有几根大水泥管。进行废墟搜救训练时,一名驯导员作为“搜救对象”藏身废墟当中的土坑里,盖上掩体,然后驯导员就下口令“搜”,搜救犬用鼻子到处嗅,当找到人体气味散发的地方时,就会在藏人的掩体附近蹲下并大声吠叫,这时里面的人就会把球丢给搜救犬并大声称赞“好狗!”
废墟搜救需要有其他驯导员配合,正值天气比较热,驯导员黄达就躲在土坑里长达十几分钟,他不得不忍受蚊虫的叮咬,在里面藏着还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响。
要训出“好狗”,驯导员要付出很多,“跟狗在一起,一呆就是一天。”李刚说。每天清晨5点半所有的驯导员都开始起床,10分钟后在训练场上集合,每名驯导员从犬舍中放出自己的搜救犬,训练基地宁静的早晨就被一片狗吠声所打破。
除了训练,还要给狗洗澡、梳理毛发。洗完之后立即用吹风机把狗毛吹干。 “除了卫生的角度,这也是跟狗沟通感情。”李刚说,“真的把狗当做亲人、伙伴,甚至孩子。”另外,还要一天打扫狗舍三遍。
搜救犬安特2006年就跟着李刚,2008年汶川地震时,李刚带着安特也参与其中。由于在搜救中表现突出,李刚获得二等功荣誉。随后还带着安特参加过多次搜救任务。“出生入死太多次了,它就像我的亲人一样。”2013年,安特死了,李刚用木块给它立了一块墓碑,如今这块墓碑还竖立在院子里的小树林中。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