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火德红镇的娃娃

2014-08-08 17:20 本文访问次数: 作者:特派记者 陈 艺 实习生 张江毅 云南鲁甸摄影报道 来源:劳动午报


正在看护帐篷的娃娃。

蹲坐在村口的孩子,期盼着亲人早日归来。

刚刚领完物资的小姑娘。

在路口值守的警察,常常会把自己的工作餐让给孩子们吃。

迷茫的父子俩。

在李家山村灾民安置点,孩子们正在开心地玩耍。
 

  8月3日16时30分,云南昭通鲁甸龙头山镇发生6.5级地震。截至8月6日10时30分统计,鲁甸地震已造成589人死亡,9人失踪。地震无情人有情,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救援队伍正在灾区救援,受灾群众也在废墟中努力自救。

  从8月6日起,本报特派记者奔赴灾区,现场报道震区军民积极抗灾救援、重建家园的壮举,敬请读者留意。


  8月7日上午,记者跟随着中国扶贫基金会运送物资的车辆进入了鲁甸地震震区的火徳红镇。在靠近灾区的路上,可以很明显感觉到房子的破损程度逐渐增加。到物资分发点附近,峡谷下面形成了一个堰塞湖,而在堰塞湖的两边却是截然不同的场景,一边几乎所有的土房都倒塌了,三人不幸遇难。而在峡谷的另一面,同样是土房,却只出现一些裂痕。在与当地老人的谈话中得知,他们的祖先是在清朝的时候因躲避战乱搬到这里,到他们这辈为止,已经传了十一辈。老人称,他今年70多岁了,这也是他第一次遇到这么强烈的地震。

  在一处倒塌的土房子的旁边,一位中年男子坐在废墟上,不时地摸着孩子的头,而他的小儿子紧紧地依偎着他。在另外一侧,一群孩子对着记者的镜头没有显示丝毫的陌生感,他们跳着、笑着,而这一跳、一笑背后,孩子们的坚强让人充满着对于未来的希望。

  在一场灾难面前,不少孩子成熟了。也许他们仍保持着天真的笑容,但在灾难中已开始学会思考。思考的内容或许我们还不太能理解,但是,从那些多样的表情里可以看出,这里包含着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我们常常认为,是成年人保护着孩子,带领着孩子,让他们有更好的生活。其实,孩子更是大人们的慰藉,而这种慰藉是无可替代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成大人们的动力。也可以这么说,孩子是大人们在废墟上重建新家园的希望。

本报特派记者 陈 艺 实习生 张江毅 云南鲁甸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